真光幼儿园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2010学年第二学期真光幼儿园大教研活动计划
真光幼儿园 2011.06.30 ?次阅读

2010学年第二学期真光幼儿园大教研活动计划


2011年2月---2011年9月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园的班级配置上学期一样,教师人员中除了有一位新退休教师以外,没有较大变化。园内现有22名教师,其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是13名、幼儿园高级教师有6名。
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重点围绕“集体活动中的追问回应策略”展开理论和实践,通过“情报”发布,课例分析、观摩学习、园园通交流、专题小结等各种形式帮助教师实施追问策略的运用,增强教师预设活动、现场倾听、及时追问的能力,并以此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我们的收获:
1、了解什么是追问,提出的问题是不是追问。实践中,老师在开放性的提问下,大量运用了追问方式,不断挖掘孩子的已有经验,分享知识,孩子们对活动非常投入,回答也积极,老师的追问也都是紧紧围绕目标的,所以活动的实施效果比较好,对活动作出了肯定。
2、要不要追问。《在男孩女孩》二研活动中, 其中出现了“教师究竟怎样帮助孩子理解集合图”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要追问继续让孩子理解,有的认为不必追究得那么透彻,只要符合年龄水平的理解就可以,最后大家同意后一种说法。活动中不是所有的孩子回答教师都要追问的,围绕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做好价值取向判断,这种能力通过一次实践活动不能马上又提高,只是在认识上得到共识,所以这种判断能力需要我们老师平时的自我锻炼。
3、追问什么、怎么追。在这个研究中大家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紧紧围绕目标达成,在目标指引下教师可以做好问题的预设,也可以做好追问的预设。教师约设了哪些提问,在这些提问下幼儿的回答是什么,是否在老师的预料中。不在预料中的回答有否偏离目标,偏离了教师可以不用追问,以免无轨电车跑题,没有偏离的可以继续追问,间接达成目标。实践活动期间,我们一直紧紧围绕目标的达成在研究追问策略的运用,这使得研究没有跑题。现在,老师们可以较好地掌握追问策略运用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
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们的归纳提升经常关注的是在活动结束时进行小结,这种固定的模式有时候容易使幼儿的思维和经验被人为地打乱和割裂,另外在归纳的语言词汇组织上也比较匮乏,不能较准确的运用关键词提炼。这种固定模式的归纳使教师们限于预设教案的套用,对幼儿现场反应的内容缺少随机梳理归纳的回应能力。
寻找其中原因:
1、教师依然不能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发展程度,凭自主观念经验较多。对孩子经验的发展,大多教师自认为已经了解,可以不用和孩子交流就已经知道个大概,所以活动之前与幼儿对话是很少的。
2、其次,教师自身经验缺乏。教学中往往出现,重复幼儿的经验,即便让幼儿获得的经验也是零碎的,回应是无效的。在活动开展之前,为幼儿准备材料的同时,教师对活动内容中有关的知识点和相关经验做到心中有数的也为数不多。
3、预设幼儿的回应不充足。提问是可以设计的,同样回应也是可以预设的。我们教师缺少思考的是:当自己抛出问题后,不同幼儿可能出现的反应会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思考面对幼儿的各种反应,自己应如何回应才是适合的、积极有效的?等等这些,通常是碰到常见预料中的,满心欢喜,出现预料之外的,变得茫然、不予理睬、忽略而过,有的即便想归纳,也因为经验、语言有限而力不从心。
二、教研目标:
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归纳提升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教师集体活动中的倾听、知识判断与归纳能力。
三、活动措施:
1、网络实践交流
1)“我的梳理归纳提升能力评估”
举案例:目前自己在实践中梳理归纳提升的能力水平。
2)“梳理归纳提升策略的实践运用”
举案例:经过实践学习,自己在实践中梳理归纳提升能力的发展状况。
2、实践纵横
一课多研:由小教研组推荐集体教学活动,研讨:“实践教学,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对获得的幼儿信息,采用归纳提升策略的方式、语言组织,归纳提升能力是否有提高。”
3、论坛风云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例和回应策略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以课堂案例为主要素材来总结自己本学期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策略运用的反思、收获,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真光幼儿园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4.02 0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