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幼儿园家长工作三年计划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情况分析
我园地处普陀区与嘉定区的结合部,由于近几年随着我区西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及整体规划建设和发展,我们幼儿园周边逐步形成了一些发展成熟的社区资源,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幼儿园社区家长工作已日趋规范,逐渐步入模式的发展形成阶段。几年来,我们重视落实幼儿园、社区、家庭的共建,建立和完善系列家长工作制度,促使家教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管理。
如今,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是我园新一轮的三年规划,意味着我们社区、家长工作的全新开始。总结过去,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社区、家园互动的策略还比较单一,缺乏样式的创新,未能形成我园个性鲜明的社区家长工作特色。面对新三年规划,我们意识到扎实做好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关系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抓好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并逐步形成特色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有责任为提高本地区家教指导水平作出努力。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将以加倍的努力进入跨越式的发展,拓展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在新一轮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作出贡献。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上海市二期课改《新纲要》精神为指导,本着“大教育”观,结合我园“十一五发展规划”,大胆创新、改进、完善社区家长工作,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本社区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逐步实现“家园社区一体化”的工作特色,同时努力探索社区、家长工作的新路,从多角度教育转变家长观念,营造社区良好育儿氛围,提高社区家长综合素质,使家长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工作内容
1、多途径、多角度探索家园互动的有效策略,创新家园共育的活动模式,实现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指向园内家长工作)
新三年,我们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家长工作制度,实现家长工作的制度化管理;其次重视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及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引导家长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后尝试挖掘利用园内外多种资源,探索家园互动的多种策略,有效促进家园互动,在实现家园共育的同时,争创“家园社区一体化”的幼儿园家长工作特色。
2、发挥园所资源优势,积极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园内教育资源、园外自然环境及社区的教育资源,创设、扩展婴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落实社区联动,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指向社区0—3岁散居婴幼儿)
新三年,我们将本着服务社区的观念,循序渐进开展婴幼儿早教工作。首先针对我们社区缺乏早教园所的现状,着手与社区计生委共同搭建“03双休日婴幼儿活动指导服务”早教平台;其次了解社区婴幼儿家长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出婴幼儿早教服务菜单,发挥早教志愿者教师队伍的作用;最后规范早教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定期做好兼职培训,提高志愿者教师早教服务能力,努力为社区散居婴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科学育儿的指导和服务。
◆实施阶段措施及策略
第一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园内家长工作:创建阶段
常规工作方面:
(1)修订落实已制定的我园“家长工作制度”、“家长服务公约”、“家委会活动制度”,坚持把家长工作列入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初步实现家教的制度化管理。
(2)形成清晰的家庭教育工作网络机构。设立专人负责社区家长工作,设立三级家教管理网络。
(3)年度有详细的社区家教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有计划办好家长学校,保证家长参与次数,每学期两次以上。
(5)实施对教师的家长工作指导培训,定期结合园本培训、教师家长工作指导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培训。
(6)学年成立调整家委会,履行家委会活动制度,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
(7)注重发挥幼儿园班级网站作用,做好班级网站管理。
(8)各班丰富“家园之窗”宣传栏内容,定期作好家访指导记录。
(9)定期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亲子活动,吸引家长了解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
创新工作方面:
(1)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内容选用适当的指导形式,初步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家教模式。重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家长。为家园教育信息互通与交流提供条件,邀请家长嘉宾主持研讨育儿心得,分期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迫切需要解决的育儿问题。
(2)丰富我园亲子园地专栏,规划亲子园地内容与安排,向家长宣传我园的家长工作开展情况。
(3)各班充分利用班级家委会,探索开展家庭互动式的小组沙龙活动。
(4)利用“六一”节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
社区婴幼儿早教工作:启动阶段
1、与八街坊、六街坊、五街坊计生委联手,充实早教工作班子,从制度上保障“早教”工作的落实。
2、调整幼儿园早教志愿者队伍,明确阶段工作重点。
3、尝试指导的多种模式和途径:
(1)重点组建“03双休日婴幼儿活动中心”(对象——所属八街坊、六街坊、五街坊社区3岁内的婴幼儿与家长),根据不同年龄(月龄)层次,分别成立爬爬班(5—10个月)、呀呀班(11—15个月)、走走班(16—22个月)、跑跑班(23—36个月)。 并建立婴幼儿档案、资料信息库,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指导。
(2)尝试推出婴幼儿早教服务菜单,发挥早教志愿者教师的作用,组织社区婴幼儿活动。如利用双休日、利用园内外社区地域资源,深入社区,着手开展一些亲子活动。
(3)指导方式尝试采用育儿专题讲座、亲子活动指导、资料发放三种形式。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园内家长工作:成熟阶段
常规工作方面:
(1)根据需要继续补充修订落实已制定的我园各项家长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实现家教的制度化管理。
(2)年度有细化的社区家教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3)继续有计划开办家长学校,保证家长参与的次数与质量。
(4)实施对教师的阶段家长工作指导培训。
(5)调整幼儿园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管理。
(6)完善幼儿园班级网站管理。
(7)各班丰富家园之窗宣传栏版面,细化专栏内容,定期作个别幼儿家访指导记录。
(8)组织开展全园、教研组为单位的亲子活动,吸引家长了解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
创新工作方面:
(1)结合师德培训,开展家长工作方面的师德演讲。
(2)继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问题,进一步开展家长育儿经验交流活动,分期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迫切需要解决的育儿问题。
(3)请家长参与评选优秀班级网站管理。
(4)丰富亲子园地专栏内容,请家委会成员参与创设,形成家园互动的富有我园特色的亲子专栏。
(5)继续成立班级家委会,进一步探索开展家庭互动式的小组沙龙活动。
(6)继续利用“六一”节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
社区婴幼儿早教工作:深入阶段
1、与八街坊、六街坊、五街坊计生委联手,在充实组建早教工作班子的基础上落实开展早教工作的制度。
2、继续调整成立幼儿园早教志愿者队伍,选派志愿者老师参与早教相关培训。
3、开展指导的多种模式和途径:
(1)规范“03双休日婴幼儿活动指导”的婴幼儿档案、资料信息的登记。
(2)继续注重分层组织开展社区婴幼儿指导活动。
(3)指导方式力求创新,采用育儿专题讲座、亲子活动指导、资料发放形式外,开展送教上门、家长育儿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
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园内家长工作:发展阶段
常规工作方面:
(1)继续根据需要补充修订落实已制定的我园各项家长工作制度。
(2)总结具有“家园社区一体化”的家长工作特色。
(3)定期开办家长学校,保证家长参与的次数与质量。
(4)做好有计划的教师家长工作指导培训。
(5)加强家委会管理,发挥家委会监督作用。
(6)组织开展全园、教研组为单位的主题背景下的亲子活动,继续成立运作班级家委会家园互动小组活动。
创新工作方面:
(1)开展以老带新的家长工作互动指导,形成结对带教氛围。
(2)继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问题,深入开展育儿经验交流活动,分期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迫切需要解决的育儿问题。
(3)创新班级网站管理,凸现班级亮点管理的评选。
(4)调整丰富亲子园地专栏内容,显现家园互动特色的亲子专栏。
(5)完善班级家委会活动,深入开展家庭互动式的小组沙龙活动,撰写相关经验总结。
社区婴幼儿早教工作:初具模式阶段
1、利用社区早教资源开展早教工作,筹建“03双休日婴幼儿活动中心”工作网站。
2、继续调整成立早教志愿者队伍,定期指派志愿者老师参与早教相关培训。
3、借鉴前两年工作经验,开展指导的多种模式和途径。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