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创一级园
2009.1--2011.1
一、情况分析:
(一)、前三年发展:
回顾前三年计划的实施,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在园长和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园内的各项工作领域发展正在步步推进,校园氛围日益阳光。硬件设施渐显信息化和人性化,制度改革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得到调整;队伍建设上教师的学历水平层次日趋提高;目前本科教师5人,在读本科 5人;提前完成四年行动计划指标。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引领下,我们注重课改第一教学阵地的实践探讨,制定了园本课程实施方案,目前处在方案实施的初级阶段;摸索符合本园发展的教育科研课题,围绕园级课题也涌现了一些专题经验或论文。
(二)、目前的问题与不足:
1、学校设备资源较充足,校舍格局大而宽敞,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合理规划,有效
发挥资源优势使用的问题。
2、 园本课程方案处于起步初级阶段,方案的完全可行性还处在边实践边验证时期。
教学实践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化水准参差不齐,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尚嫌不足。
寻找两者共发展的结合点有待边实践边摸索。
3、学校教师年龄逐年整体上升,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脱节,缺少新鲜力量的注入
中年教师工作的动力不足,因此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发展不迅速。
4、学校的科研底子和教师的理论根基较薄弱。虽然有园级课题的开展研究,也请
过专家指导,但是绝大多数教师仍缺乏参与科研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教育科
研来解决现实教育问题感到困难。
5、在教育环境的创设方面还凸显不出课程的理念。环境的创设以教师思想占主导,
对幼儿的作用挖掘不够,开发互动环境的意识不强,为幼儿创设童趣、有教育
意义、有发展价值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探索。
面对以上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新三年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有限有效有利资源,在依法办园的基础上开放办园,确保固定资产,重组现有资源,发展新生力量,促使学校、教师、幼儿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人自主、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社会科学发展观带给我们的理念,也是胡锦涛给于全国人民的期望,与社会踏着同一脚步,我们的幼儿教育及我们的幼儿园将会让生活在真光幼儿园这块土壤中的每一位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更要让每一位孩子在真光这块沃土上活泼、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成分发挥,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与机会。
(二)办园目标:
孩子欢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有市场的幼儿园
(三)幼儿园发展目标:
管理民主、团队和谐、师资专业、孩子快乐,争创一级幼儿园
诠释——(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建章立制,为幼儿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团队和谐:融于团队在合作中成长,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氛围。
师资专业:提升专业素养向多元发展,形成适应教育发展师资。
孩子快乐: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让幼儿健康活泼、文明乐群 )
(四)幼儿发展目标:
健康活泼、乐于合作、独立自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的行为习惯,身心和谐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目标、实施任务:
(一)、管理工作:
三年目标:
1、凸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责任”管体系为保障;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加强民主管理,情感管理,激励作机制,营造和谐氛围,使管理上台阶
3、创建一级园
阶段目标:
第一年:2009、1——2009、12
(1)倡导人本化的“责任”管理模式,以人本管理和管理是服务的理念为指导,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
(2)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的标准,对照一级园指标衡量工作。
(3)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发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地交流互动;
实施任务:
1、学习教育法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使制度与标准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并使制度逐步内化为干部工作的自觉行为。
2、实行工作四定(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定标准)。
3、以“责任书的形式,保障岗位、责任和财产的有效管理,形成“规范、民主、协调、有效”的管理格局。
4、建立部门、教师个人信息平台,网络家委会平台。
第二年:2010、1——2010、12
加强管理机制的人本化,科学化。加强民主管理,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实施任务:
1、修定和完善本园发展规划,以及配套管理制度,并逐步内化为教工的自觉行为。
2、运用“责任”项目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全面实施“项目工程”提高管理实效。
3、充分发挥教工的主人翁精神以及民主参与权,建立园内重大问题实施;讨论——共识——决定的决策程序。
第三年:2011、1——2011、12
运用信息管理手段,提高“责任”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效,做到“目标合、责任
分;局部分,整体合” 形成“规范、民主、协调、有效”的管理格局。
实施任务:
1、 根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细化各部门项目,实施项目管理:拟定项目内容——修改项目内容——公示项目内容——认领项目;
2、 拟定项目方案——审核项目方案——建立项目监控——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成果——反思项目工作的问题——总结经验
(二)、队伍建设:
三年目标:
1、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载体,不断积淀幼儿园“务实、进取、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内涵。
2、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师德、有高度责任心、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立足园本课程,积极开展专业教学研讨。
3、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构建“激励、创新”的团队。
4、幼儿园各项工作基本达到一级园的评估指标,
阶段目标:
第一年:2009、1---2009、12
1、以班组“读书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幼儿园文化的发展。
2、制定园本教师培训计划,本着人人参于、人人提高的宗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3、以创区文明单位为动力,明确创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思想建设,促进教师师德行为规范。
4、、积极支持教职工参加各类学历培训,分批选送教师参加市、区科研及各类培训,并建立与教师个性特长相关的园内教师培训机制,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争创一级园打下夯实的基础。
5、争取再有高级教师1—2名,培养区骨干教师1名。
实施任务:
1、围绕园三年规划,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和学年计划,相互交流,使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新性.,加强园教师的自培、选拔和任用制。
2、以班组“读书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幼儿园文化的发展。
将师德、合作、成绩、态度、责任作为评选文明级组、班级、个人的条件。
3、推出“好教师”评选制,“高级教师带教制”以及“课改实践交流展示” 制的平台,调动教职工的专业成长内驱力,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迈步。
4、通过跨园结对、校本研修、级组合作等方式,开展自培,鉴定学习成效。
5、提高本科学历教师达40%,50%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10%教师可以从教学层面推广到其他工作领域。
6、100%的后勤人员持证上岗,100%规范操作
第二年:2010、1---2010、12
1、能积极参与支部、园的教师评优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60%的教师可以进行集体科研课题的研究,有1—2篇有质量的课题论文。
2、以园所整体环境创设风格,提升教师文化水准,提高校园积极工作的氛围。
3、以课程化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为途径,积极营造“舒适、宽松、和谐、互动”的学习环境;初步形成我园数活动的教育特色。
4、为实现创建一级园,不懈的努力和工作。
实施任务:
1、开展教育实践,探索研究,定期举行各种类型的技能技巧练兵,引导教师自我加压,自主发展,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2、通过分成职称、学历实施对园、对外开放和交流,让教师展示自我成长成果,进行学习发展阶段评价。
3、积极参与区、支部、园的教师技能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展示我园数活动的教育特色。
4、后勤人员在达标的基础上,人人具有良好的规范操作能力。建立评选“服务明星”,扩大后勤人员优质服务的影响力。
5、创建一级园,人人动起来,做最后的冲刺。
第三年:2011、1---2011、12
1、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一名区学科带头人和二名园骨干教师。
2、人人学做课题,,在加科研实践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先进同行的研讨和和学习,及时了解幼教新信息,逐步探究教师自我发展机制。
4、推动“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实施任务:
1、为各类研究小组的工作提供时间、人员、财力和制度支持,使之形成点滴经验并能为保教工作提供服务。
2、园本培训方案较为完善扎实推进,教师80%完成自培课程,教师本科学历逐
达到 60%,高级职称教师增加2—3名。
3、有2名中级保育员,一名中级厨师。保健员研究工作有成效
4、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60%教师可以从教学层面推广到其他工作领域。
(三)、保教工作:
1、三年目标:
以《纲要》《指南》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基础性课程为主体,选择性课程为补充,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保教质量。在实施课程中,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开展主题背景下幼儿数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研究,重视教材的整合性和生活化,重视环境的创设的教育作用,创设研究生活化的环境,培养健康活泼、文明乐群、有着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身心和谐发展的儿童。
2、阶段目标:
第一年:2009.1——2009.12
学习和落实《纲要》《指南》精神,加强保教工作常规化管理,寻找新旧教材的教育结合点,促进教师预设实施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
实施任务:
1、加强保教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开展“主题背景下生活活动、数活动”的相关研究“实施园本课程,寻找问题,适时调整园本课程方案内容。将数活动的内容和新教材有机结合。
2、 以基础性课程为主体,选择性课程为补充,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保教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基本技能:弹唱跳画等,着力基础课程。
3、认真实施新教材课程,参考经典传统教材,互为结合,预设活动,落实细化课程目标。
4、创建与主题与教育结合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5、建立幼儿园课程资料库,发挥其他的作用。
6、以科研促进教学,走借鉴、融合、发展之路,有个人、集体专题经验、论文交流和发表。
第二年:2010.1——2010.12
进一步学习二期课改理念,加强实践研究、现场反思,增强教师合作研究能力,有论文或专题在发表。
实施任务:
1、注重保教策略的研究,继续开展“主题背景下游戏活动、数活动”过程的相关设计和研究,积累相关课程的资料与经验,将数活动的内容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2、开展园课程实施的质量评估,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3、开展级组研究活动,将实践研究化为常规性的研讨活动,凸现小组力量。
4、教师拥有新专业技能:1)会分析教材和幼儿,选择活动预设的能力2)观察指 导回应能力3)个别与小组的研究能力4)创设服务教学课程环境的能力。
5、基础课程常规实施,教师会有选择的运用课程。
6、完善幼儿园课程资料库,建立资料资源分享制度,发挥其作用和功效
第三年:2011.1——2011.12
发挥骨干、青年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以较好运转园本课程方案,支部内能扩大教师的知名度,提高园影响力。
实施任务:
1、努力提高实践活动的研究质量,用《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来指导日常学习、生活、运动、游戏各课程的实践,保持和做好课程平衡。
2、探讨“主题背景下数活动策略研究”中,有关价值的研究,通过各种活动,使数活动能渐显出本园的特色课程。
3、做好营养膳食平衡工作以及对“体弱肥胖幼儿”的管理和跟踪调研,加强日常幼儿预防疾病的幼儿保育措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4、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筹备社区联动活动,将教育经验从幼儿园走向社区。
(四)、家长与社区工作:
1、三年目标:
树立尊重和服务于家长、社区的意识,探索多元的社区、家长工作的新路,营造社区良好育儿氛围,提升家、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大教育质量;建立家园共同体,促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规范早教指导工作体系,提高早教服务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2、阶段目标:
第一年:2009、1——2009、12
1、拓展家教服务模式,开展0——6岁科学幼儿的实践和研究,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内容选用适当的指导形式,初步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家教模式。重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家长。为家园教育信息互通与交流提供条件,邀请家长嘉宾主持研讨育儿心得,分期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迫切需 要解决的育儿问题。
2、丰富我园亲子活动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活动。
实施任务:
1、修订落实 “家长工作制度”、“家长服务公约”、“家委会活动制度”,将家长工作列入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初步实现家教制度化管理。
2、增强服务意识,运用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开展形成清晰的家庭教育工作网络机构。设立专人负责社区家长工作,设立三级家教管理网络。
3、实施对教师的家长工作指导培训,定期结合园本培训、教师家长工作指导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培训。
4、学年成立调整家委会,履行家委会活动制度,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
5、注重发挥幼儿园班级网站作用,做好班级网站管理。
6、尝试指导的多种模式和途径:根据不同年龄,建立婴幼儿档案、资料信息库,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指导。
第二年:2010、1——2010、12
1、建立家园共同体,制定家园共育方案,促使家长关注课程的实施和进展,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2、完善落实已制定的各项家长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实现家教的制度化管理。
3、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家、园、社区三方面的联系,形成家园共育。
实施任务:
1、探索家长学校的新形式,新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家长的需求,分层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2、健全和完善家委会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家委会的能动性,提升家委会监督和管理质量。
3、开展指导的多种模式和途径:规范“03双休日婴幼儿活动中心”的婴幼儿档案、资料信息的登记、注重分层组织开展社区婴幼儿指导活动、开展送教上门、家长育儿经验交流。
4、结合师德培训,开展家长工作方面的师德演讲。
第三年:2011、1——2011、12
1、强化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和指导。
2、通过多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指导家长确立科学的指导方法,使家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强化为社区服务的意思,率先成为所属社区的学习的单位,促进社区文明精神建设。
实施任务:
1、组织开展全园、教研组为单位的主题背景下的亲子活动,成立运作班级家委会家园互动小组活动。
2、开展以老带新的家长工作互动指导,形成结对带教氛围。继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问题,深入开展育儿经验交流活动,分期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迫切需要解决的育儿问题。
3、创新班级网站管理,凸现班级亮点管理的评选,显现家园互动特色的亲子专栏,撰写相关家庭互动式开展的经验总结。
4、利用社区早教资源开展早教工作,筹建“03双休日婴幼儿活动中心”工作网站。
四、监控与评价
规划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并将受到来自于主客观的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的机制加以保障,并进行实时的监控、评价和调整,以确保规划的达成,,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幼儿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实施、检查与评估
工作。
内 容
责 任 部 门
主要责任人
组织管理
党支部、行政、工会
曹国庆 金玉燕
队伍建设
党、行政、工会、
曹国庆、金玉燕 李欢欢
课程建设
行政、教研、科研室、保育
曹国庆、金玉燕、张莉洁
教育科研
行政、教研、科研室
曹国庆 张莉洁、金玉燕
家园工作
行政、家教室、社区
曹国庆、金玉燕
环境创设
行政、后勤
袁琴、李欢欢
(二)管理机制
1、坚持以认为本的管理,发挥民主管理作用,通过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互动的方法,在分析幼儿园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确立幼儿园新三年发展目标,经民管会审核通过后实施。
2、 认真制定与幼儿园三年发展目标相配套的各部门分层目标,责任到部门、到人,确保三年目标的落实。
3、 园长及各部门负责人每学年要针对目标进行评估与总结,要主动听取上级部门、教职员工、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调控计划的执行。
4、畅通信息渠道,接受各方监督,加强反馈与调整,争取各方的理解、支持、配合与协助。
5、加强对目标实施的过程性检查与评估,定期对目标进行总结,随时接纳相关的
意见和建立,与时俱进制定目标调整计划。及时总结成绩、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三年后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
6、制定人本化管理核心,根据教师自我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指标。
优化评估的激励机制,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激励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7、制定评价内容和方法
以幼儿发展为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园课程实施方案》中的质量评估表,结合《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开展以教师自我发展为评价体系,参考《教师成长手册》 及教师的专业能力情况实施教师自评为主、他人共同参与及结合“自我评价、个案反思、家长问卷等。
(三)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建立三年发展目标实施的管理网络明确各部门职责负责人,实行分
层管理,确保各项任务,层层落实。
2、政治保障:发挥党员及积极分子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化师德建设、加强校园精
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解幼精神与校园文化。
3、制度保障:健全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计划、检查、反馈、调整、评价等
监控循环机制。
4、师资保障: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注重园本培训、园本教研,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5、经费保障:合理计划经费的使用,确保有限经费的有效投入,确保各项目标的
落实。
2009-5-1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