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幼儿园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对班级家长会准备工作的研究
真光幼儿园 2010.11.05 ?次阅读

对班级家长会准备工作的研究

召开学生家长会,是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最好方式。与学生家长集中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辅以家访、通信联系等形式,能增进教师和学生家长问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受教育者动态变化信息,调整、改进教育举措。促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之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将家长会工作作为科研项目进行,目的是以科学的态度来做好一件事情,能更好地产生家长工作的效果。
一、进入课题
以前召开家长会,园里一发通知,然后教师们把通知写在黑板上:……XX时间XX地点,开家长会,请家长们准时出席……;家长会之前老师们拟订好计划,然后交给园长看一下,通过了就可以了;还有时候是把计划在级组做交流,大家相互听听,取长补短,组长把关没问题就行了;寻找原因,问题出在老师对家长户会预先的准备不够充足,会前准备工作过于直白缺少艺术性。于是,怎么科学的做好家长会准备工作摆在大家面前:开始园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07年上半年,园长决定家长会不在同一天开,日子由园里安排,然后召集副院长、大小教研组长、后勤组长一同参加每个班级的家长会,然后总结每个班的家长会情况,通过邮件方式发给班级老师,老师们再做反馈。每个班级有个性问题,但集中的共性问题是:召开家长会的效果并没有明显提高,家长姗姗来迟、有的仍是要请假、会上老师一言堂、会后家长与老师交流寥寥无几。看来以班级为主的家长会怎样做好组准备工作,让充分的准备工作得到连锁的有效反应摆在了园长的面前。经过半年思考, 07年9月,我园确立了新的科研课题:怎样组织进行班级家长会的研究,以科研方式发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
以往我们的科研工作只是落实在几位教师身上,这次,全园教师一起参与,着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们就怎样做好写好课题中问题提出的部分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刚开学,园长曹老师就提出:家长工作也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家长工作的效应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声誉,做好家长工作是一门艺术。其次,科研在我们幼儿园是起步阶段,前两年是由几位老师来承担的,现在,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学着做科研,做研究型的教师。在领导的大力宣传下教师们知道了要成立课题小组,每个人要参与课题的研究,但是怎样进入课题?写什么?大家都是不清楚的。
二、学做课题
一)学写案例
1、茫然进入课题。
刚开学,园长曹老师就提出:家长工作也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家长工作的效应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声誉,做好家长工作是一门艺术。其次,科研在我们幼儿园是起步阶段,前两年是由几位老师来承担的,现在,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学着做科研,做研究型的教师。在领导的大力宣传下教师们知道了要成立课题小组,每个人要参与课题的研究,但是怎样进入课题?写什么?大家都是不清楚的。
2、学写案例。
围绕哪个方面些?写什么?这是摆在当务之急的问题。于是,我们就以开学时候开的一次家长会为契机点,每次家长会之后,老师们都会写对本次家长会效果的反馈,就以这次反馈我们进入了课题的研究。
以前,我们曾请朱培芳老师来讲座《对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叙事研究,也曾经学着以叙事的方式写案例,这次我们就沿用了这一方式,以案例形式写第一次的反馈。教师们都说:“这怎么写啊!”不管怎样大家都提起笔,第一次的案例有《家长会反馈》《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小二班家长会反思》《2007年中一班家长会反馈》等都是类似于这样的题目,从内容上大部分写的是“以往家长会存在什么问题、本次家长会采用的组织形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解决了什么问题、效果怎样”。这些都是教师们凭借自己的经验写的,不知道是否正确,想象当中应该是全面具备了。
尔后,我们请来了朱老师,将这些案例给她看,请教她指点。朱老师看完了之后,首先肯定了我们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然后她给我们指出了这样两个方面:1)案例标题要更改。以案例形式写家长会的反馈,标题不能生硬,要给人以一种想阅读的感觉。2)内容上抓住某一个方面写,要写具体。我们教师写的内容包括很多,又是存在问题、又是组织形式、还有以后要怎么做,涉及的点过多了,教师们只要抓住某一个方面说透,写具体例子就可以了。
于是课题组成员将朱老师的意见带到了教师们中,大家开始了第二次修改。
3、反复调整。
当听到要修改先前的案例时,有教师就在发牢骚:“改什么,我们不是写得蛮好的吗?”“就是,写好了还要改,很烦的,我们又不会改。”听到这些话,园长课题组成员理解老师的想法,但是没有放弃对老师指导宣传工作:“科研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陌生的,科研工作是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一次就成定局的,它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反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准备好这种反复的心理,大家要耐心,这样我们才会有进步。”经过园领导的思想疏导,教师们纷纷又回到了案例的修改中,第二次教师们的案例名称明显有了转变,有《谈就在家长会上如何让家长互动参与》《家长会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家长对家长会过冷的思考》,但还是有《家长会反思》之类的题目。内容上看,教师们也缩小了范围有针对性,于是我们再次请朱老师给予指导。这次,朱老师又发现了问题症结:1)有的案例名称没有改动,有的虽然改过了,但是题目范围宽泛,集中点不强。2)内容涉及点多,不够集中。我们写案例是进行科研的一种手段,学会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科研的角度开展家长会的探讨是关键,所以,在选择写的内容上要有集中性。朱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以级组为单位,在同级组中寻找教师对家长会研究的共同点,这样一个级组写共性的一个问题,集中起来大家也可以有相互的参考和探讨,强调的是事例一定要具体些,要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缘由、过程、结果,就像写记叙文一样。
接着,我们就开始了第三次的案例描述。当然这次,也听到老师们的怨言,有的是因为不能理解朱老师说的意见,有的是还是对案例有成见不会写具体,有的是怕麻烦,诸多因素夹杂着老师们的情绪和对一线教师开展科研的不认同,经过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的耐心开导,教师们在不同的情绪重视了第三次的修改。这次,我们看到了不一样,有的案例写《从不满到支持》,有的写《如何吸引家长前来参加家长会》有的是《一次失败的家长会互动》,《家长会反思》《家长会案例》这样的标题既有两个,其他的案例题目都做了改动,可见,老师们有进步了。内容上,开始有时间、地点、时间的原因,可是课题组发现,教师们写具体事例仍是有困难,表现在: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有了,可是如何解决实践的过程没有,大多直接写出事情最后的结果,还有教师自身对事件的一些评论、想法、感悟,语句组织上多是理论性的,比较空洞,这些是通病。园长把这种现状告诉了朱老师,请她来为大家指导,朱老师经过精心准备,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案例解析的互动。
4、专家指点案例。
2008年1月10日朱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案例讲座。会上,先给我们讲述了当前形势下一线教师开展科研的意义,然后拿出我们的案例从题目到内容一一解析。她说,题目的起名要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主题要鲜明、突出重点,按照这样的要求,朱老师请我们念了几个案例题目,大家来分析是不是符合,在这样的对照下教师们开始明白了《从不满到支持》这样的题目是好的,《家长会前期准备的实践与研究》这样的题目太过严肃,《有感于班级家长会》这样的题目就是普通的,不能够引起读者兴趣观看的。接着我们就念读了《从不满到支持》这片案例,念完后,朱老师请大家分析“开始部分的时间地点问题提出”有吗?回答:“有的,好的。”中间部分“问题的发展和解决的过程”有没有?分析回答:“没有。”结尾部分“点名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感受”是不是?分析回答:“后半部分理论的太重,可以放在反思里面描述。”经过朱老师的一番分析和大家的互动,教师们“奥——”的长吁一声,这个声音里面释放了教师们对案例困惑长期苦恼。
目前,我们教师对案例题目和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将继续以这样的学习方式开展科研,努力掌握更多更好的方法。
二)实践操作——准备对策的研究
1、 根据年龄特点、班级情况做好家长对家长会需求的问卷调查。
家长会的准备工作不仅仅是发一个通知给家长,教师还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例如:大三班在召开关于幼小衔接家长会之前,向家长就“您对入小学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议题作一次问卷调查,事先了解大多数家长的意见或关心的问题,然后有所删选地做好归类,在会议上就家长们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作介绍和交流。家长会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困惑,还很好地引发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对话。
2、 要确立家长会主要内容。
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沟通加强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每次家长会的内容不能太繁杂,也不能太简单。内容太繁杂会导致所有问题蜻蜓点水一样一带而过;内容太简单,又会让家长有来无所谓的感觉,增加家长对家长会的消极心理。每次家长会除了为家长介绍本阶段孩子的活动情况、下阶段将要开展的活动之外,最好能为家长解决几个在教育孩子方面最迫切的问题,让家长切实了解和理解幼儿园的教育,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3、 根据内容确立组织形式,有选择的做好1~~2种形式。
1) 预约家长经验交流式:有些家长在育儿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以预先联系好发言家长,请他做一些准备介绍育儿经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改变教师的“一言堂”,让家长有机会发表意见。
2) 多媒体播放式:准备一些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录象或者活动照片等,让家长观看。
3) 教师体验式讲座:这个形式适合在幼小衔接会议上,因为园内有的教师在教孩子正逢上小学一年级,作为学生家长深有体会,因此现身说法非常有效。但是这个形式有局限性。
4) 问题互动交流式:比如:可以请个别家长上来交流育儿经验,或是和家长分享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还可以就某个热门话题大家进行讨论、辩论,也可以请家长观看孩子在校一日生活的幻灯片,相信家长肯定会感兴趣并高度关注。在可听、可讲、可看的氛围下,家长的困意会烟消云散,会议的气氛也随之浓烈;另一方面,要让家长觉得教师是值得信赖的,家长敢于说出真实想法,哪怕是对班级工作的不满或疑惑。此时老师一定要认真倾听,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耐心解释虚心接受正确的批评、合理的建议。这样,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家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教师创设良好的气氛可以使课堂活动发挥到最佳水平。
4、 确立教师形象,使家长获得亲近感。
1) 书面通知与家校互动平台网络发布方式。现如今召开家长会,教师们都会同时同步采取这两种方式,即便不是父母接孩子,也可以在网上接受到信息。
2) 注重教师仪表、举止。召开家长会教师们也一律穿着工作衣,预先安排好会议室,站在教室门口微笑接待家长到来。
3) 会议室准备:签到照顾到家长的方便、圆桌式体现家长与老师的平等地位。
如今召开家长会,园长还会亲临现场做家长,聆听家长会,会议后找到进步的优点给予宣传,再给予每个班级做出新指点, 教师们对家长会的准备工作日渐充分,会议反馈效果也获得了家长和好评。
存在问题:目前从家长前来参加的人员发现,妈妈参加会议的占多数,爸爸少数;也有一些有文化水准的爷爷或奶奶参加,爸爸妈妈不出席。看见,在教育孩子方面,多数是妈妈主要负责,其次是爷爷奶奶,最后才是爸爸,在家庭教育角色分配中父母的教育时间精力不够均衡。其次,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家庭结构情况是1、以老少三代和外来媳妇的居民家庭为主。2、来自于周边商品楼,新建小区的业主居民:未来窗、真情公寓等,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各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知识面较多。3、外来人员:借住于周围小区内,对孩子有一定的入学上进要求,生活条件也尚可。孩子来源有明显的地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生活习惯、环境适应、沟通交流均存在不同。家长间的文化素养参次不齐,80后的年轻父母逐渐显上升趋势,其自身还不够完全成熟,孩子交由老人照看,养而缺教,对孩子教育极为不利。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我们思考召开家长会的另一项管理工作:分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会的反馈制,以促使家长会的质量越来越有成效。
总之,家长会作为学校、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家长所重视。我们教师只有不断的创新、积极的进取,让家长摆脱被动受教育的身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就象我们相信孩子能行一样,应该相信家长能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家长会的作用,增进家校沟通、促进幼儿成长。

真光幼儿园 2008、6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真光幼儿园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2 2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