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二学期中班教研组计划
一、情况分析:
优势:
我们中班教研组共有4个班级,组内共有教师8人,其中石凌枫教师在上个学期通过带教和实践等不同的帮教形式,在班级工作、专业发展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其余的组员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都能做到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考虑,活动中逐渐做到尊重幼儿的表现、支持幼儿的活动,并能有意识的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在推进二期课改的进程中,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积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不足:
以往的集体教学活动由于受教学活动的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上课都是按照教案来执行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孩子回答出教师预定的答案。所以教师只用教不用回应。虽然我们在理论上能分辨回应的质疑、追问、归纳提升等策略,但对于如何使策略在实践中运用,且在师幼互动中运用合理有效,使之成为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
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1、 老师没有充分分析幼儿当前的已有经验,未能充分估计到孩子的能力表现、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可能出现的话语,所以致使回应上的措手不及。2、 经验不足,回应不够丰富,不能及时抓住孩子有价值的话语。3、 老师有时会急着把答案告诉孩子。4、 临场发挥中的许多小失误影响了对孩子的倾听,因而也就阻碍了对孩子有价值话语的回应,也就是说没有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5、 老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就是说教师较多关注自己的各种教育行为、意图的实现与否,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达。
因此,本学期将以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回应策略之归纳提升作为为切入点展开研讨,重点研究教师对于活动中归纳提升的有效运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二、指导思想:
归纳提升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过程,是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当然,并不是幼儿所有的语言都需要进行提升,在提升前教师需要有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以尊重、顺应幼儿为先,把握幼儿的真正需要。
本学期教研组继续以《纲要》和《指南》精神为指导,根据园务工作计划,结合级组实际情况,对“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归纳提升的有效运用”进行学习、研讨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教研目标:
根据教研组实际情况,以“集体活动中教师归纳提升的有效运用”为重点展开教研活动,把幼儿生成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链接,形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促进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学习《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以其中的标准为培养幼儿的最终目标,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提升教学品质。
2、精心预设,用好现有策略,注重反思,丰富对幼儿的理解。勤于积累,全园参与定期进行专题交流沟通。
3、关注薄弱,针对性的互助,邀请专家或有资质的教师进行探讨,结对带教,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提升教师观察指导评价的能力。
4、鼓励教师上网、外出学习、浏览书籍、摘录信息等渠道进行学习,拓宽学习途径。
五、具体活动安排
次数 内容 要求 形式 负责人 调整
1
1.学习大教研计划。
2.探讨中班教研组计划
进一步了解大教研目标、内容和要求。
具体了解回应策略中关于归纳提升的理论概念。 学习
讨论 张英 3.15
2 集体备课:
我预设的归纳与提升 教师以同一教材进行归纳与提升的预设设计。
交流各自预设的想法和目的。
探讨怎样的归纳小结更适合。 交流
学习 蒋炜 3.29
3 实践活动1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小结中往往会出现重复幼儿的话,归纳提升的作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结合“归纳与提升”策略的学习和运用,我们应该如何预设本次活动的归纳与提升? 实践
反思 周丽 4.10
4 实践活动2 执教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
分析活动中教师的归纳是否达成目的?有否给与幼儿提升的空间?并给与调整。 实践
活动
反思
讨论 石铁华 4.24
5 专题研讨 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预设总结提升的策略。提炼出用好总结提升策略的原则和方法。 交流
讨论 朱郁华 5.5
6 实践活动1 分析教师的归纳小结是否有效。
对于归纳小结进行调整。 学习
交流 张平 5.19
7 实践活动2 反思一研,调整二研,怎样的归纳小结更有效? 展示
活动 张英 6.2
8 案例交流 结合实际课例对自己预设及调整的归纳提升进行比较并交流。 案例
交流 黄彩英 6.16
9 教研小结 以实践活动为入手对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归纳与提升的专题小结。 ppt
照片
文字 张英 6.30
中班教研组
张英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