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二学期大班教研组小结
大班教研组 张莉洁
上学期的大教研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关于集体活动中回应策略的一些方法,对应这些策略,本学期,我们大班教研组选择了适时回应策略进行实践探讨研究,下面我们对本学期的教研做一个小结。
一、理论梳理
从这个回应策略的理论上,我们首先进行了学习。从中发现这样一些规律,1、策略当中列举的现象都是平时活动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可以在实践中去对应寻找再运用策略,这给我们寻找实践现象提供了捷径。2、我们发现无论出现何种现象,老师采用的回应策略都是继续提问,只是针对不同现象,提问的方式有不同,问题简单,孩子回答很容易,我们可以提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当孩子们的回应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时,则可以用引导性的问题将幼儿慢慢的引领到关键答案上,来当孩子们的思绪发散到别的地方上去时,则可以用吸引人问题等将幼儿牵引回来。关键就看老师能否灵活运用的好,运用的恰当。
二、实践感悟
经过理论梳理后,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围绕大教研活动,我们级组展示了一次实践活动《动物搬家》,从内容上看这是一个幼儿很有探讨的话题,预设幼儿会有很多的想象思绪,在研究教案时,我们就设想了很多幼儿可能回答的情况,并预设这些情况的回应策略;从设计上看,我们设计的提问也是具有开放性的,幼儿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会引起孩子间的相互讨论。最后实践效果下来,孩子们的回答在我们的预设范围内,原先设计好的回应策略也一一运用得当,活动得到了预设效果大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效果也给予了肯定,同时还提出,教师回应策略运用的好坏是与每个人的教学积累息息相关的,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平时做积累。我们感到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回应能力,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灵活运用回应策略;注重实践,加强反思,提高有效回应能力。一直以来我们最怕的就是在活动中孩子生成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是该顺应他,继续追问,还是一笔带过,需要在脑子里迅速思考这个问题的价值。在活动过程中最难把握好的是当孩子生成问题时如何在现场给予回应?现场回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自己在每次活动后进行反思,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只有给予适当的、适度的回应,才能随机调控好整个活动,使生动的活动锦上添花。
其次,我们还发现将教学现状与策略中的现象进行对应时,并没有完全和策略对应上,似乎策略根本没用,但是我们在讨论之后感悟到,无论何种内容,每次教学活动幼儿都会产生不同的现状,现状不是统一规律一成不变的,里面有很大的变数存在,实践中我们又得到一些经验:教师认可和接纳幼儿的全部答案非常重要。认可和接纳不一定是赞同,它表示知道,表示已经听到了幼儿的回答,知道了他的想法。重要的是要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所有的回答都表示认可的语言诸如:
(1)教师对幼儿1的回答:嗯(点头)。还有别的想法吗?
(2)教师对幼儿2的回答:那是一种可能。
(3)教师对幼儿3的回答:你们对这件事都有一些有趣的想法。
幼儿可以根据彼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确定自己的看法,或调整、重建自己的看法。教师有时可能不赞同幼儿的想法,但并不应把她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幼儿。幼儿可能把同伴的看法只作为另一种意见加以考虑,但教师的看法对于幼儿来说却大不相同了,他们十分看重并敬畏,他们可能没有真正理解就把它当作事实接受下来。如果教师坚持要得到“正确的”答案,则是要幼儿做难以做到的事。如学习案例中幼儿测量了自己投沙包的距离后,教师问:“你们说,是3块砖长呢,还是5个尺子长?”幼儿回答:“5个尺子长。”教师又说:“再想想,谁长?”幼儿看着老师的眼睛,沉默了片刻,回答:“3块砖长!”没想到老师又说:“再好好想想。”有几个幼儿马上回答说:“一样长!”
幼儿在回答错误时,不应去马上纠正或通过语言(包括语气)和表情让幼儿感到自己出了错,而是要迅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询问回答错误的幼儿的想法,询问有助于幼儿澄清他们的观点,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接受老师的指导。我们可以这样指导:“要是你放上……,会怎么样呢?” “你的根据是什么?让我看看你是怎么得出你的想法的。” 教师这种回应有助于孩子进一步思考自己答案究竟错误发生在哪里。
因此,要创设一个鼓励幼儿探究,并使思维质量大大提高的环境氛围,教师必须认可和尊重幼儿不正确的回答,把它们作为幼儿在学习和探索中的诚实的尝试。
在实践活动、案例交流、优秀课例学习中我们还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注重倾听。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回答,眼睛注视着幼儿,身体与幼儿同高度,这能使幼儿体验到关心和重视的态度,具有激励作用,使幼儿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活动中注意倾听,留意自己地应答,才会使自己有逐步的提高,当教师的回应能力提高了,做到对整个活动进行提升也就不难了。只有给予适当的、适度的回应,才能随机调控好整个活动,使生动的活动锦上添花,使自己有逐步的提高。
以上是我们这学期教研之后的一些些感受,教研回应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捕捉,经常思考,不断询问自己“这样我能提高吗?”的钻研下,促进自我专业水平的不断进步。
真光幼儿园 20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