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真光幼儿园第二学期大教研小结
张莉洁
本学期我们依旧围绕集体教学数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怎样将数学活动整合到主题活动中,在主题背景下如何开展,为此我们进行了学习实践研究。
1、对主题背景下集体数活动教学的认识。
《纲要》中有关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强调了生活环境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学习了二期课改的优秀案例《有趣的盒子》《破译电话号码》这2个案例给大家带来了新思考,教师们都感叹和点头:活动很不错,是大家向往看到的数活动的案例。从老师们的交流中发现,大家达成了一个共同意识:要以生活作为大背景,来探讨数活动的设计,而不能为了数活动的研究设计数活动,数活动的材料一样可以来源于生活。
其次,在园博客网上,教师们纷纷参与讨论,讨论的热点有:“面对传统的数活动教学是有序的安排,如何在主题中进行”“数活动生活化学习感悟”。教师的观点分别有:我们现在数活动的目标主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数活动解决难题;围绕主题目标,设置主题情景游戏;围绕主题内容,挖掘数内容。大家考虑更多的是主题与生活联系的大背景;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学习的材料,触手可得;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情景为幼儿建构数概念提供了机会。大家例举的内容也很多,有“豆子排序、分点心中的1和许多、看电影、个子比高矮、花儿多美丽、玩具总动员、做鞭炮”等等很多源于主题和生活的实践活动体会。
可见,主题活动所探究的事物包含着数学方面的内容,幼儿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体验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数学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将相应的数学内容自然地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能使幼儿数学教育具有更为丰富的源泉和内涵。
2、实践中探讨活动过程的设计。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数学活动虽然在主题活动的大目标下,但仍能通过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的融合体现其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价值。
小班的一课二研《小鬼当家》仿照了案例的模式,在环节设计与目标上讨论,通过搬家后的一次次整理,帮助幼儿在有真实感的家中活动,分类的基础经验和新的获得都是基于生活,材料源于生活,因此活动回归生活,十分生活化。需要关注的是,一般2条目标的达成,在设计时不是前一半部分完成1条目标,后一半部分完成1条目标,这会造成环节割裂脱节,而应是整体考虑,2条目标的在环节中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班活动《会变的图形宝宝》以及一课二研《玩具商店》来源于主题《动物大世界》,以动物为载体,围绕主题大目标一步步设计提问,推进本次活动小目标达成。需要关注的是,提问设计要开放性和层次的推进,在开放性提问下,教师更多的还需要考虑幼儿会怎样回答,预设回答,考虑该怎样辅助提问或者追问,通过不断的提问来逐步达成目标。在每个提问之后都要有相关数知识的小结,从小结中可以清晰的捕捉到提问的思路。大班活动《食品保质期》《车牌号》则是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下,活动基于幼儿的直接经验,丰富保质期知识、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获得健康生活概念,获得车牌不重复生活经验,不断积累更多的直接经验,又通过数学正式活动将这些经验加以讨论提升,使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具逻辑性、系统性。
在以上讨论中,我们的教研思路是围绕如何设计展开,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发现了诸多细小问题,比如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如何做好筛选回应;怎样的小结更清楚;怎样清楚地、用孩子能听的懂的语言,描述抽象的数概念等等,这些专业能力的有待于以后的学习再提高。
3、活动形式与研讨氛围。
本学期,我们实践活动采取了现场教学的方式,之前,我们曾经有过一次尝试,但是像现在这样全面进行,还是首次。现场教学避免了以前实践课一半老师参加,一半老师不能参加的矛盾,但对执教教师提出了挑战,很可敬,各级组的组长和老师都非常认真地做了准备,实践活动虽可圈可点,但是认真的态度表明每个老师都是重视教研活动的。其次,实践活动采用邀请高级教师现场点评的方式,这对点评的老师来说也是个挑战。周老师既是高级教师又是教研组长,她第一个点评,点评中她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做出了很好的引领示范;石老师的点评也能捕捉到关键点引起大家讨论;还有两位有经验的叶老师和黄老师,同样认真准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点评丝毫不逊色于年轻教师。高级教师的认真和执着给了大家很好的榜样,这给予今后推进这个形式开辟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点评形式可以作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平台,由一个发展成两个或多个,由高级教师发展到一级教师,也可以从点评发展为由级组分组讨论演变成职称分组讨论,或者年龄分组讨论等等形式。
教研中,大家针对热点问题有过非常热烈而又激动地研讨氛围,教研活动的热烈说明我们老师积极思维,非常好,不过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下,“教研活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氛围?”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她是一种大家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相互吸取优点,接纳优点和建议,是站在活动本身或教师本人立场上完善活动设计,营造的是建议、接纳达成共识的氛围,(当然,也不排除保留个人意见),而非一个为我立场不变,维护自己观点,形成质辩的环境。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和营造的氛围,也是对教研组长提出的引领要求,传递这样的教研观点,形成这样的和谐氛围,使大家在宽松的环境中愉快教研,豁达教研,相互欣赏。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提高教研组长能力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是主人,我们只有在不断的重新熟悉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寻找教师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最佳互动方式,敢于向自己的教育方式挑战,敢于向自己的习惯思维和教育行为挑战,才能将二期课改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真光幼儿园 大教研组
2009、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