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学年第二学期大教研小结
2008/6/20
本学期我园的大教研工作围绕“数活动中幼儿与材料互动的策略”进行探讨和学习,主要的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探讨情况和教研组发展情况。
一、 网络自学交流
信息化社会,网络成为大家接收信息的新途径,也逐渐成为大家学习平台。本学期我园在qq网上建立了园内qq群,每位教师均有注册。利用这个群,教研组组织大家在网上展开自学交流活动,具体做法是:将自学资料预先发给大家,不知自学的主题,再约定某一天的上下午具体时间,分两次在qq群上交流。这种尝试让每位教师既轻松又畅所欲言,受到大家欢迎。不过也发现了它的欠缺点:1、教师们除了交流自学内容外,也夹带着学习以外的交流,环境轻松了,约束力却减小了。2、交流往往不能紧扣数主题,停留在只字片语程度上,缺少针对性和实质性问题解惑,自学质量与效率没有明显提高。为此,决定有以下思考:在网站上建立我园的专用学习网站,以发帖形式来自学交流,教师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上网发帖,参与讨论,这样可以改变qq群时间上的限制,大家用自己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充分思考,让网上学习起到真正的互动互补作用。
二、 实践活动开展
围绕教研目标,我们让以实践为阵地,各级组进行了两轮的实践研究,采用了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辩论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有《对称》《找朋友》《贴彩旗《狗熊分饼》等。在互动策略研究中我们从材料提供、提问、目标制定三方面进行,获得的结果是1:材料提供要符合年龄特点,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教师操作的材料要具有启发性。材料的使用要逐步由浅入深递进,这样能让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产生互动。2、提问是关键。只有经过教师的提问,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才更具有目的和意义。在提问上把握的是提问和追问的语言设计是关键的,还要要关注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经验、认知、情感等方面有新的发展,以鼓励型、启发型的提问帮助幼儿在操作互动中获得发展。3、目标定位要确切。如在《破译电话号码》的讨论中,我们认识到制定目标初衷角度是相同的,但目标制定中的措辞推敲很重要,没有组织好语句就制定,目标往往会偏离教师制定的原意,所以在目标定位上我们要把握的策略是:1、一定要学着用词组句的推敲,字里行间要缜密。两条目标不能有明显的割裂,应该是一个统一体。第2、在目标定位中一定要注意年龄特点,要关注目标和纲要中相关的经验、纲要提出的指导策略等,多学习纲要。3、在目标制订中,要注意可能给予幼儿发展的空间。
我们的实践活动开展也不同样存在问题:数活动课程实施没有全面展开。现在仅落在学习活动上,又由于部分教师以前没有实施过数活动,所以在学习板块活动中的落实又流失了一半。实践活动给各级组带来的不是一次教研机会的获得,而是一个任务的压力,教师们产生了都不愿去执行的想法。这给实践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所以我们将要采取的措施是:让每个教师要清楚地认识我园的课程实施与园本课程实施方案,理清思路,将数活动在课程中落实成为一门“必修课”,这样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减轻“不会”的困扰。
三、 教研活动的组织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不乏有几次很好的“研”氛围。如小班的《给小鸡送礼物》大班的《破译电话号码》2次教研中,教师们讨论的都很热烈,互动也很好,分析一下原因有这么几个因素:1、发言面。本次活动围绕教学活动讨论发言的教师有陈老师、叶老师、蒋老师、张老师、还有我,这些老师都是先前看过教学活动的,所以她们有感而发。2、讨论焦点找到了共性。从讨论的氛围来看,一开始是沉闷的,但是随着发言的深入,大家变得热烈了,发言的老师也积极了,这是因为活动中存在问题被大家找到了,并且产生了共识,发言的老师都是围绕共同的焦点在说,所以教研氛围激烈了。3、教师教学经验的互补。李老师提出了问题,看似这个问题有点低级,实则正是老师心中的困惑,因为像李老师这样很少开展数活动老师还是有的,活动开展得少,相关经验、概念也就少,产生这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好在我们有经验的老师及时给予解答。所以这两次教研活动能有效的激发起教师们的参与,积极互动。在这热烈的研氛围下也隐藏着一个事实,那就是1、执教者与观看过活动的教师有共鸣,其他教师不语。2、能说的教师说的多,不能说的不语。3、年轻的教师说得多,年龄偏大的教师不语。产生了不平衡状况。我们幼儿园人多,是不是需要每次都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实践活动呢?怎样来改变现状呢?需要我们大家思考。
其次,我们要加强教研组管理,具体的是:做好教研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研中发现几次因为录像播放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造成教师们等待,延误教研时间,在这方面我们教研组应该加强管理,保障教研活动的正常运行。第三,本学期我们第一次尝试了教研组的评比活动,每个级组都认真做了准备,大家积极发言,本次评比活动主要针对教研组长的能力水平发展情况,最后作出了一下总结: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参与教师讨论中,口头语言“嗯、啊”出现多;归纳小结时缺少专业术语的引用;引发教师讨论的过渡语衔接不会说,当出现冷场时,往往说的最多是“老师们看看还有其它的吗?”这句话,语句贫乏。2、发现问题的能力薄弱。具体表现在:教师发言的一段话,这段话是教师的经验之谈?问题疑惑?对他人问题的解答?内容是否围绕教研目标谈?教师的发言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教研组长缺少思考。3、信息反馈回应能力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教研组长对这个问题在瞬间做出有价值无价值的判断、有价值如何讨论下去、无价值如何回应教师这方面把握不好。小结时有重复老师发言的现象,不能用理论支持,归纳把握不好重点。小结会跟着老师们的发言而小结,将本次教研目标忽略。
以上是我们教研组本学期的发展现状,在教研管理、教研能力上均有问题存在。我们庆幸发现了,也愿意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逐步完善,进步,让全体教师对教研产生更浓更多的积极热情,促进教研工作的良好发展。
大教研组 张莉洁
真光幼儿园 200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