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阳中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洵阳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小结
洵阳中学 2013.01.11 ?次阅读

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和校工作计划,在“理清思路、长远规划、科学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下,以“实现育人价值的完美统一”为追求,在完成常规德育工作的前提下,重点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切合“承文化德”办学理念的德育大课程
(一)梳理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完善科学、高效的德育平台
1、进一步梳理、完善了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能,将原学校德育管理网络的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到每一位教师,满足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基本要求;在管理职责方面,进一步科学规划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要点,将德育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年级;在管理内容上,强调了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责任制)的管理方式,与每位班主任签订了《班主任岗位职责目标书》。
2、进一步规范了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新三年规划(2012——2014)的开局之年,我们在对过去三年规划执行中的经验得失进行系统总结后,分别对学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三年规划》、《“两纲”教育实施规划》、《温馨教室创建三年规划》、《德育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家庭教育指导三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进行了完善修订,并根据区、校有关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新制定了《班主任班级管理上报制度》、《洵阳中学日常教育教学常规违纪处理意见【草案】》等,在符合本校德育工作实际需求的背景下,制定了《洵阳中学学生诚信守则与评估指标》等。
3、继续认真落实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普陀区德育工作十二五工作计划》等文件精神,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声乐、农耕等实践体验活动实施方案。这些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美德,注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道德情感,改变了过去德育仅依靠灌输教育的单一模式,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学校德育活动新课程,充实校本课程的新内容
1、为巩固过去学校德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本学期,学校对学生“四个文明”教育由侧重认知转到了侧重实践,搭建了“校园诚信小卫士”、“诚信考场”舞台,让学生在老师的教导和示范引领下,把懂得的道理完全自觉融入平时的行动中。作为一个系列实践课程,学校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在“懂、信、用”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为积极响应区教育局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践行农耕文化”的号召,本学期,学校政教处、大队部组织了各年级段的近30名学生,成立了洵阳中学学生劳动实践探究社团——寻阳社。社团以农耕种植为平台,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并利用学校操场的墙角空地,尝试农作物种植,亲身体验农耕的辛劳与收获的快乐。目前,寻阳社的劳动成果也已经显现。
3、根据学校新三年规划发展要求,为创建优秀学校奠定基础,学校在原先声乐合唱社团的基础上,以购买社会资源的形式,出资对全体学生开设了声乐特色课程。声乐特色课程的开设,旨在解决目前洵阳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薄弱、家庭经济条件欠佳、自信心普遍缺乏的现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以通俗、美声、合唱三个组别,利用每周2个课时的训练学习,达成传承文化、感悟生活、增添自信、提升素养的教育目的。
二、确保全方位的德育渗透,落实学校“学会做人”办学校训的教育分目标
(一)寓德育渗透于学习细节,坚持开展“养成教育”
为巩固学校“养成教育”业已取得的成果,更好地在新三年学校发展过程中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文明的校园环境,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继续突出了对学生“四个文明”行为的认知与实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两个方面,在“懂、信、用”上下功夫:
学习习惯:配合教导处,对学生的学习(预习习惯)开展了一次调查,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开展了四项“养成教育”活动。即①懂得尊师重教,聚精会神听课,提升课堂效率;②懂得“预则立,不预则废”,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习惯,提升作业质量;③懂得“诚信礼仪”,养成独立思考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促进自身人格发展;④懂得“细节决定成败”,养成卷面整洁,重视检查、整齐打草稿等学习习惯,培育缜密思维和按条理办事的习惯。
生活习惯:依照《洵阳中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围绕本学期学生在新校舍的实际,在“养成教育”方面重点开展了三项教育活动。即①懂得“静能生智”,引导学生做到课间文明休息,进一步纠正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不良行为;②懂得“粒粒皆幸苦”,引导学生做到文明用餐,纠正学生浪费粮食、乱倒饭菜、无序用餐等不良习惯;③懂得“珍惜生命”,引导学生来校、离校期间,要遵守交通规则,骑自行车的同学一定要证照齐全,靠右骑行、不带人、不脱手;针对新校区礼泉路相对偏僻,教育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结伴而行。
(二)寓德育渗透于特色活动,坚持开展“至爱教育”
鉴于我校学生生源的地域、构成和家庭等复杂关系,我校多年来以“至爱教育”为“一校一品”,以四个层面(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活动,引导培育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 的意识。本学期,我们除继续在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开展“至爱教育”德育活动,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外,还重点以“三个一”活动来完善“至爱教育”:
一次“师生双向至爱活动”:结合“学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老师(家长)做一件好事、献一束鲜花,敬一个队礼,道一声“老师(父母)好”,以诚挚的情感来表达对师长的尊重与爱戴,也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印证中国优良传统的道德风范。
一次“珍爱生命”的演练活动:通过定期对学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逃生演习和急救包扎知识培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逃生技能。也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又懂得同学间互助关爱,创设奉献爱心的机会。
一次“安全法制教育——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讲座”及法制短训班:结合“强化法制意识,抵制邪教言论”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公民意识,懂得遵纪守法是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的基本要求。
三、打造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奠定学校创“素质教育优秀实验校”的办学大目标
(一)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成就德育工作的责任性
在学校对教师“四专”要求的总方针下,政教处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有理想、讲学习、明职责、练本领”的细化要求。政教处围绕这四个细化要求,具体在本学期开展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了班主任每双周例会的学习制度和班主任学期自学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例会的学习内容和班主任个人自学计划的制定、落实和检查。每两周一次班主任集中学习,由政教处统一规划集中学习内容,各班主任轮流担任主讲;每次班主任集中学习,都坚持开展班主任“精彩10分”活动,由班主任介绍、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
2、继续开展班主任育德能力评比活动,即写一篇教育论文或个案,交一份理论学习后的感悟文章。本学期,学校政教处围绕“新时期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问题”这个议题,组织了班主任开展个案写作与个案交流,并择优推荐参加区第三届班主任育德能力大赛和区德育年会论文评选。
3、继续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全面贯彻落实班主任岗位工作要求。本学期初,政教处对班主任全面解读了《班主任教育质量责任目标》,和每位班主任签订《班主任教育质量责任目标书》。学期末,又结合《目标书》的内容对各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因而,我校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尤其在班级常规管理、学生行为教育养成、后进生转变、班级学科成绩提高、校内外活动、家访、平时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4、继续解决班主任对特殊学生教育转化和指导家庭教育能力的瓶颈问题。针对班主任对当代学生心理状况和解决特殊学生转化问题的难点,我们对班主任教师进行了“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和解决之道”的专题辅导讲座,帮助班主任教师更好地全面了解班内每一位学生,指导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个正确定位;另外,在班主任职业能力中,还辅导他们提高与各类型家长沟通能力,指导家长正确施教,形成家校互补,明显改善了学生在校的学业水平和行为表现的现状。
(二)强化学生小干部的建设,以学生小干部的“自律、自管”成就德育工作的普遍性
为落实学校新三年规划中提出的“四自”要求,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体验感悟提升。做到人人参与、班级参与、层层参与,建立班级、年级、校级自主管理机制。而在这些制度中,班级小干部的培养是关键。
1、继续开展了“小小政教主任”活动。“小小政教主任”代表校级协助政教处管理学生行为规范。形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现人人参与、班级参与、层层参与的目标。这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式对学生更有亲切感,其视角更贴近学生主体,源于学生体验更深,有利于学生接受,其效果更胜于教师。
2、 继续搭建“一团四队”舞台。本学期,政教处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努力搭建少年团校、小干部培训、班长例会、团员组织生活等舞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更多学生有机会站到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来学习来展示。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大扫描”、“校园环境我创设”等活动,促成了学生学会担当、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的“四自”要求,较好地发挥了小干部们的聪明才智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信心与工作能力。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洵阳中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9.26 13: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