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延河中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整合教育资源 促进生命成长  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
延河中学 2010.11.03 ?次阅读

整合教育资源 促进生命成长 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
上海市延河中学

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所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来说,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学校办学思想之中,来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通过学校教育模式的设计,来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能力,是学校培养现代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学校对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的思考
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校情和学校自身的项目优势,通过整合各类学校教育资源,来推进这项工作。
上海市延河中学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公办初级中学。是普陀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智慧地教,成功地学,和谐地成长”。2006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首批“生命教育”试点学校。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以此作为切入点和核心内容,来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的构建。
我们的策略是:加强组织机制保障,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建设。

二、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1、加强组织机制保障
学校成立了“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延河中学生命教育实施方案》,构建了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整体框架,以“三类课程整合、专题活动开展”为主要载体,引领和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学校设定了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四个方面的目标: (1)认知目标:注重“生命认识”——了解生命的起源,观察生命的现象,理解生命的价值,发现生命本质中真、善、美的具体体现。(2)情感目标:注重“生命情感”——在肯定、接纳、珍爱自我生命的前提下,激发对他人生命以及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和热爱,从精神心灵的探索,启迪学生的爱心和善性。(3)意志目标:注重“生命意志“——在认识和体验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为了生命的生存、发展而奋斗”的坚定意志,让“决心、信心、恒心”激发自己的斗志,克服困难,逾越障碍,追求幸福人生。(4)行为目标:注重“生命行为”——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项实践中,不断提炼和丰富对生命的感悟,激励学生快乐成长,认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积极地自我实现。
学校建立了市、区县、学校三级联动的生命教育的实施网络,注重发挥市教科院普教所等专业学术团体的力量,依托区教育学院德育室、教研室、科研室等部门的力量,对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进行的研究和指导;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把生命教育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并加强督导评估,把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实绩作为教师考评、表彰的重要依据。
2、融入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将生命教育与学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大课程板块进行整合,拟订了各学科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以“创设活动情境,突出体验感悟”、“师生和谐互动,突出合作分享”为主要抓手和特征。
在基础型课程中,我们关注两个问题:一、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发挥学科的文化陶冶功能,关注“学科渗透”的自主体验。(1)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学科情境引发学科问题;(2)教学过程要以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重要方式,鼓励自主探究问题。(3)关注学生的知识、情感生长点,充分让学生体验成功,以获得自信。二、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发挥教师的情感激励功能,关注“学科渗透”的润物无声。(1)要欣赏学生:“赞赏要不厌其烦,指责要适可而止”,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而与学生沟通的最佳途径就是欣赏学生。(2)鼓励学生的问。引导他问同学、问老师、问书本,直至问自己。切问而近思。(3)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这就是学校倡导的“情境感染、活动体验、情感激发”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特色。我们探索将语文课同题材的课文结合在一起教学,采用了多种课堂教学方式 ,将辩论赛、课本剧、配乐诗朗诵、画漫画等引入课堂,使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想学、乐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引导学生感性地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命意义中的生长性、探究性和完整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英语对话、小品、演讲、歌曲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在理科教学中教师们注重让学生多动手实验,自己探索结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教师教学理念不断转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需要,学校重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广泛选择课题的机会。学校开设了近20个拓展课的专题,注意挖掘与生命教育有关的校本课程资源和教学内涵,比较成熟的有“影视欣赏课”,它注重通过“银幕小世界”,看“人生大舞台”,来唤醒学生潜在的生命意识。在篆刻、茶艺、礼仪美育作等拓展课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欣赏学生生命的独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思考、探究、获得。近年来,学生在探究课上选择和完成的生命教育的小课题近80多个。通过对“保护母亲河”、“要绿化,更要生态”、“节约资源,贡献社会”等问题的探索,增强了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生存环境的关心、爱护。通过“我校中学生吃零食利弊的调查”,“碳酸饮料对中学生健康影响的探究”的课题研究,关注自身健康问题,从而养成良好、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构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从“生理、心理、伦理”三个层面进入,学校整体设计了八个系列的生命教育的专题系列活动:系列一,“温馨我和你,关怀到永远”,进行“爱的教育”;系列二:“志愿者在行动,实践中显才干”,进行“责任教育”;系列三:“携手架心桥,互动心体验”,进行“青春期教育”;系列四:“挑战极限,自救自护”,进行“安全教育”;系列五:“警钟长鸣,珍爱生命”,进行“法制教育”;系列六:“快乐成长,成长快乐”,进行“健康教育”;系列七:“美好生活,绿色守望”,进行“环境教育”;系列八:“特别日子,特别关注”,进行“节日文化专项教育”。我们把“八个系列”的具体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列成丰富多彩的“菜单”,再以“特别的日子”为时间顺序,让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个性和特色班创建目标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充分挖掘活动本身的优势,营造有个性、有特点的生命教育的环境。班主任老师通过社会实践、家庭教育指导、班队活动、校班会、广播宣传等途径加以落实,在实践中,班主任老师努力寻找工作结合点,在资源整合中畅通渠道,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断启发和指导学生对生命有最真实和最直接的体验感悟。有的老师,在与学生的心灵交汇中,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体会成长”,开展了“亲亲父母心”、“学会坚强和独立”、“心泉叮咚,爱心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成长的感动”,体验“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绚丽灿烂”;有的老师,以“花、雨、梦”班刊为载体,将班级特色与生命教育巧妙链接,守护学生的“心灵花园”,寻找“生命与成长”的最佳结合点。
学校设立了生命教育专题网站,为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扩展生命教育的渠道和实施途径,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网站的初步建设,通过各个栏目的设置,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4、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生命教育,教师是关键,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的生命的价值是前提。我们认为教师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表现在:1)教师能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2)教师能将生命教育融入各科课程,焕发学生生命活力。3)教师能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讨论生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有所成就。4)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5)教师能以满腔的热忱,提供自己的生命经历,同学生一起分享生命的智慧。为此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沙龙活动、教育科研等多种方式,创建了良好的校园工作氛围。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期初围绕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确立学习主题,每位教师依据主题查寻相关资料,在教研日活动中,教师轮流在组内介绍有关文章,并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由教研组长作好记录,作为教师教学考评的一项内容。学校每学期开设生命教育专题论坛,内容有:专家解读《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校级和中层领导、科研室主任等对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布置、反馈、指导、小结。骨干教师谈如何在课堂内外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做法,实现校级层面上的经验共享。针对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难点,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生命教育沙龙研讨,许多青年教师参加了沙龙研讨后,感到受益匪浅,认为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启发、引领、指导学生对生命有最真实和最直接的体验和感悟。
学校设立了《让学生在生命教育中健康成长》实践研究课题,各学科也结合自身特点,发掘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研组设立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课题,政治教研组确立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和谐氛围》的课题,外语教研组确立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互动》的课题。语文教研组设立的课题已上报到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被批准为市级课题。此外,教导处和团队确定的《生命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指导行为的研究》、《少先队活动融入现代家庭教育的研究》等课题。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积累,正在逐步形成部分质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研究成果。
5、推动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学校把家庭教育新一轮指导的突破口放在“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的策略研究上。根据家庭教育中目前生活状态下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努力寻找家庭教育指导的新起点、把握基点和重点,整合各项教育资源,营造出适合生命教育的新的家庭教育的环境,学校建议家长:关心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学会尊重和关怀孩子的生命个体,为孩子的未来的发展奠基。学校设计和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呵护生命花季”的性教育指导活动、“关注成长足迹”的青春期教育指导活动、“倡导夕阳关怀”的生死观教育指导活动、“珍惜花样年华”的健康教育指导活动、“演练自救本领”的安全教育指导活动。通过这些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让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方法,让生命教育延伸进家庭,为孩子的成长创设更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领下赋予学校基础教育的新内涵,我校近几年来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由课内到课外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其目的正是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学校办好基础教育的必然追求,近几年的实践还只是一个起点,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可持续学习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可持续生活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由这个起点出发,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也坚信,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的追求也会可持续地继续发展!


2010-9-21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市延河中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3 1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