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丫幼儿园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小丫丫幼儿园 2010.11.16 ?次阅读

随着一个学期的工作临近尾声,各项工作也纷纷总结,回顾这一个学期的教研工作,我们以教师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实践活动作为载体,以分享点评作为方式,研究了主题活动中表达表现区的材料投放。不但教师们有收获,教研活动的氛围也有了进步。

一、注重构思、注重反思、注重实践。
本学期我们之所以以“主题活动中表达表现区的材料投放”为研究的重点,是因为在我们老师的表达表现区材料投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目的性缺失,材料投放随意、忽视主题和教材中的素材。
2、层次性缺失, 材料投放单一,忽视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不同需要。
3、挑战性缺失,材料投放简单、忽视孩子年龄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各个班级在主题开展之前填写《表达表现区材料投放与环境创设构思反思表格》。这张表格的填写,有利于教师在主题开展前进行思考和准备,在主题开展时做到心中有数,在主题开展后进行反思调整。
2、在实践活动中分享与点评。这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表达表现区的实践活动,在每次实践后的交流活动中,老师们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进行思维碰撞。杨橄老师班级的表达表现区里投放了向家长收集的白色衬衫,让孩子们有水彩颜料在衬衫上作画,老师们从中得到了启发,觉得这种方式给了孩子全新的体验,同时也打开了思路,纷纷提出自己的创意,比如收集的衬衣可以有大有小,作画的工具除了排笔,也可以是水彩笔,树枝。

二、不断调整教研形式,增加教师参与热情。
这学期,大教研组长参加了区教研室的大教研组长研修班,在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幼儿园新的教研形式,并在本园的教研活动中加以运用,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在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让老师开口说,愿意说是我们教研活动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在互动热烈的交流气氛中开展的教研活动才是有实效的。本学期,在区教研室的推动和引领下,我们将从其他幼儿园学习来的好的教研形式运用到了本园的教研活动中,其中,一种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笑脸法”的教研方式尤为有效。这种方法,就是让大家在观摩了某一班级表达表现区后,对该班级投放的几种材料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分为“笑脸”、“平脸”和“哭脸”。当然,每给出一个评价也要讲出相应的理由。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后,再进行集体的汇总。这种方式,能给平时不善于发言的老师一个比较宽松的发言氛围,也能为骨干教师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得到了教师们的喜爱。

三、推动小教研活动开展,发挥小教研活动作用。
本学期,区教研室对大教研组长提出要求——必须深入到小教研活动中去,引领小教研活动的开展。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大教研组长能做到每月一次深入小教研活动进行旁听。并对小教研提出了——着眼要小,研究要透的要求。小教研活动能做到定时、按时的召开,为年级组里的老师日常实际工作排忧解难,并上交教研资料。但,如何抓好小教研工作质量,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将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进一步努力。
下学期仍将从提高教师教研兴趣入手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希望全员教师的不懈努力,共同进取,争取成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小丫丫幼儿园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4.02 07: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