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下半学期教研计划
随着漫长暑期的结束,新学期的篇章将揭开了,新学期伊始,制定一份实用、有效的教研计划,成了所有工作中的重点。
一、 情况分析
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学习和实践了“如何评价幼儿的游戏”,通过理论学习,教师们学到了在游戏后的点评中,可以用肯定激励的语言评价幼儿,发挥其积极参与活动和探索的作用,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幼儿,拓展孩子的思路,帮助他们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具体化的评价,弹性化的评价,方向性的评价。除了理论学习外,每个年轻教师都参与了时间,在实践过程中, 执教教师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例如在胡妮燕老师的点评中,她灵活的运用了追问,将幼儿提出的一个问题层层剖析,引导幼儿找到答案,在范丹华老师的角色游戏的点评中,她将个别幼儿提出的问题抛还给全体幼儿,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前来观摩的老师能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指出执教教师容易忽略和遗忘的问题。
在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前,大教研组征求了教师的意见,请他们讲讲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们提出,在指导幼儿绘画方面存在着困惑。在和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们表示,二期课改后,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因此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们更注重于幼儿的创造力,而在技能技巧方面有所忽视。然而教师们又发现,幼儿的创造力,又是被幼儿的绘画技能所制约的,简单而言,如果幼儿在技能技巧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在创作的时候也会有所约束。
二期课改反对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但是仅仅依靠幼儿自己探索,如何提高幼儿的技能呢?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提高幼儿技能技巧的同时,保护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这个问题,成了我们这个学期教研活动需要解决的重点。
二、 教研工作具体目标
秉承着教研计划要为老师的实际日常工作服务这一宗旨,我们根据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制定了今年的教研目标——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活动。通过实现这个教研目标,达到使幼儿绘画想象力和绘画技能同步发展的实际教学目的
三、 具体措施
1、 推荐阅读专家著作,组织交流读后感。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理论学习好比是粮草,是进行实践活动前的打下的基础。针对这学期制定下的教研目标,推荐教师阅读《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和《幼儿美术欣赏与表现》,这两本书都出自于上海美术特级教师李慰宜,是李慰宜老师指导幼儿教师进修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丰硕成果,在这部来自实践深入、理论探索的书中,充满了教育的思考、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启示。这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持续学习和发展的精神,也正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所倡导的。在教师阅读后,组织读后感的交流,加深理解和内化。
2、 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互相学习先进经验。
组织看课评课,重点从教师的材料投放和指导入手,结合我园实际,可模仿优秀教案开课,可群策群力设计教案再进行公开课示范,做到让每位教师都有实践的机会。
3、 推动幼儿绘画展览,通过教育成果检验学习成果。
教研活动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能从幼儿身上反映出成果的教研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在学期末,开展幼儿绘画展览,从幼儿的绘画成果上检验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学习成果。使教研活动能成为有上而下的浇灌幼苗的清泉,而不是悬浮在空中虚幻的海市蜃楼。
日期
目 标 形 式 内 容 负责人
9/3 确定本学期教研目标,制定教研计划。 交流
分享 通过交流教师制定的教研计划,确定本学期的教研目标和活动安排。 大教
研组
9/17 充实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 理论
学习 学习幼儿美术指导的理论知识。 大教
研组
10/8 交流读后感,提升教师经验。 交流
分享 教师交流阅读李慰宜老师著作以及论文后的读后感 大教
研组
10/22 开展一课三研活动,提升教师指导幼儿美术活动能力。 实践
活动 各教研组选择并模仿优秀教材开课。 大教
研组
11/5 开展一课三研活动,提升教师指导幼儿美术活动能力。 实践
活动 各教研组选择并模仿优秀教材开课。 大教
研组
11/19 通过公开课,提升教师设计和指导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实践
活动 托班年级组根据主题进行公开课实践 大教
研组
12/3 通过公开课,提升教师设计和指导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实践
活动 小班年级组根据主题进行公开课实践 大教
研组
12/17 通过公开课,提升教师设计和指导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实践
活动 中班年级组根据主题进行公开课实践 大教
研组
12/31 通过公开课,提升教师设计和指导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实践
活动 大班年级组根据主题进行公开课实践 大教
研组
1/14 通过幼儿绘画展,检验本学期教研活动成果。 展示活动 举办幼儿美术作品展 大教
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