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浦中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桃浦中学“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桃浦中学 校长办公室 2008.04.22 ?次阅读
桃浦中学“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桃浦中学“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一.教师现状

桃浦中学地处城乡结合区,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决定了学校师资状况。2002年以前师资呈现“二多二少”,本地本校培养从教的多(回乡青年为主),学历不达标的多;骨干教师知名教师少,具有新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教师少。近几年来,随着学历不达标教师内退和大量引进新教师相结合的举措,学校师资学历达标率100%,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3岁。目前学校在岗教职员工110人,专任教师81人,兼职教师12人。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6人,大学学历 81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9人),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教师数的93.5 %;职称情况:中学高级 6人,中学一级 41人,中高级职称占教师数的50.5 %。年龄情况:35岁以下67人,占72%,其中占专任教师的77.8%

通过“十五”师资培训,学校师资水平和师资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员师训制度也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十五”期间,学校先后有4人晋升为高级教师,22人晋升为一级教师,  15人完成了本科学历进修,11人进修研究生课程班,80余位教师完成了“十五”继续教育培训,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校缺乏在区域内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二是强势学科建设还有不足,缺乏在区域内有影响的品牌学科。三是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成熟教师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之间的差距不明显,因而教师学习、提高的积极性难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区教育局“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我校将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为教师成长创设氛围,搭建平台,力争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中在上一个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市教委、区政府有关教育发展和师资培训方面的文件精神,根据普陀区“十一五”教师继续规划的意见,结合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校本培训规划,创设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遇,以提升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和素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人才高地。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宗旨,以“二期课改”为契机,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四新一德”为重点(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以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二年基础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的学习,造就一批学科、职称、年龄分布均衡合理的教师队伍和骨干队伍。

具体措施

1.         全员培训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的各项活动将纳入到“十一五”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中,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发展”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2)注重《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落实“两纲”。

3新课改理论学习。请教育理论专家作现代教育理念最新成果的专题报告,使教师了解新的课改信息、为教育创新奠定基础。

4加强各层面教师研修的有效性。以教师专业化建设为中心,开展并加强备课组、教研组、教导处、政教处和全校教师等各层面的学习培训活动,着力打造以“研”字为内涵的教研组,以“实”字为标志的备课组,创建专业型学习共同体,逐步形成“学习、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让教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师德行为,更高地专业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5走出去,学先进,开阔眼界。将具备条件的教师派出国考察;与兄弟学校结对,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种专业活动及兄弟学校组织的展示、观摩课。

6设立教师论坛,就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进行交流,让探索者用自身的影响力领引一批人转变观念,从而加快整个教师队伍“换脑”的步伐。

7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明确教师个人五年成长目标。

2.骨干培训

通过专家引领、师徒带教、同伴互助等方式,搭建骨干教师培养平台。学校外聘名师58名,在原来数学、英语、体育学科的基础上向语文、理化等学科延伸,扩大名师的学科覆盖率。加大校内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以点带面,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高。

(1)       加快高级教师的培养,由校长室定期召开晋升高级职称中单项有困难的教师分析会,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尽快达标。同时,在招聘教师时,还积极招聘那些师德高尚、教学业务水平高的高级教师。

(2)       实行低职高聘制度。每年优先聘任一定名额的青年骨干教师为高一级职务,激励和发挥他们的骨干示范作用。

3实行学科首席教师制。每学科均推举一至二名首席教师,学校为首席教师提供硬件条件,予以一定的津贴。

3.提高学历

鼓励骨干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五年内力争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25%以上。

继续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的覆盖面达到专任教师的100%

四.培训对象与任务

1培训对象

200611以后在编在岗的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与干部都必须在“十一五”期间接受新一轮培训。在“十一五”期间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的老师可以免修。我校“十一五”师训期间共有97位教师将参加继续教育,其中13人应参加干部培训。

2培训内容

(1)     总体上说各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基础性课程的研修任务,修满24学分,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还必须完成包括学历深造在内的各类发展性学习课程的研修任务,修满30学分,合计54分。

(2)     基础性学习课程中的实践课程是本轮培训任务的重点所在,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内容,其必修的学分,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的课程学分冲抵。

3)新教师(2006-2010年间参加教育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工作第一年起必须参加教育学院统一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培训。同时还必须参加校内的有关培训。

4)提倡和鼓励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在完成基础性学习课程的同时主动参加发展性学习课程的研修学习,此类学习经历将作为学校骨干教师评选的必要条件。

五.课程实施

1.      基础性学习的知识课程的实施由教育学院组织实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由教师自主报名,学校统筹安排(以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教师参加此项培训。

2.      基础性学习的实践课程由学校负责,内容由校长带领研修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自主开发与管理,实施方案另文详立。

3.      发展性学习的知识课程,我校的主要任务是高一层次研修,鼓励初、中、高级教师个体参加高层次专题研修或小专题研修。

4.      发展性学习的实践课,凡骨干教师必须参加。我们要充分依托我校的名师工作室及区内其他名师工作室,鼓励高级教师个体或团队自觉开展专业研修。

六.管理和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制

1.      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师训领导小组。

组长:  李金龙    校长

副组长:赵秀瑛    校长助理

组员:  马达元    师训专管员

       陈世芳    人事干部

      科研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教师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

2)整合资源开发基础型实践课程

3)建立规范的学习管理制度

4)指导、协调、管理、评估教师教育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情况

5)合理使用专项学习经费

6)保障提供有效的培训资源

7)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          师训工作小组:

组长:赵秀瑛

组员:马达元      陈世芳  金永亭  金国英  郑爱玲        茅慧芳  居志鹏 

工作小组职责:

(1) 具体落实教师教育实施方案

2)反馈和解决教师教育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3.师训专管员职责:

1)负责落实上级教师培训部门规定的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协调

2)负责学校教师教育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

3)负责有关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传达工作

4)负责教师继续教育考勤、学习情况考核和学分登记工作

5)保管教师个人文本档案袋

(二)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的校本研修制度,确保校本培训正常、按时、规范有序地开展。对于积极参加培训,按时完成培训任务,特别是带教成绩显著的个人,将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对于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个人,将兑现“九五”期间制定的有关处罚政策:不得申报高一级职务评审;已有的职务不得序聘;下浮一级工资及岗位津贴。学校规范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教研活动中的伙伴互助条件的落实。

2.经费保障。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基金,专款专用。

3.评估奖惩。学校将建立一套评估奖惩制度,通过科学评估对教师参与学习的成效以及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的质量进行检测,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树立教师终身学习意识,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保障教师教育工作的长效性。采用的方式有:教育教学成效考核、学生家长反馈、听课、课堂教学评优等。           

目标激励:教师个人结合学校规划以及个人发展需求制定自身发展目标,增强内驱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

事业激励:学校通过教育教学评优、提供学习机会等形式,搭建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关注教师事业成长。

奖励激励: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在评优上给参加教师教育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在政策导向上完善薪酬制度,使教师贡献、业务成效与薪酬对等,有效推动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桃浦中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9.26 13: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