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浦中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桃浦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桃浦中学 校长办公室 2008.04.22 ?次阅读
桃浦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桃浦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动方式及其活动结果。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性、导向性和暗示性。校园文化的浸染、陶冶、导向、传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因此,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人格行为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桃浦中学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办普陀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成为普陀区优质教育的“圈”、“链”、“点”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校实际,制定桃浦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培育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2、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
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
3、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在我心中,我在学生心中”。继承和发扬学
校优良传统,为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1、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
强不息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新教学楼的落成为契机,在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外显”环境的同时,
注重提高校园文化的“内隐”素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3、挥学校的德育功能,体现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功效,努
力把桃浦中学办成普陀区西北角理念先进、特色明显、绩效显著、声誉良好的试验性、示范性普通完中。
4、“树魂立根”为主线,以贯彻《两纲》为要求,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
础,积极培育“一校一品”,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使学校德育工作丰富多彩,增强吸引力和震撼力。
5、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的三维目标,努力实践学校的校训:“厚德、明智、博学、笃行”。
三、遵循原则
1、教育性原则。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教师应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
作者”的原则,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人本性原则: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体现学校
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保持可持续发展。
4、个性化原则。既要体现民族文化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体现学校办
学理念和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5、科学性原则。针对学校发展的规律,探索生态型、节约型校园,不断引
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创建和谐校园。
6、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的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
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具体目标:
(一)、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逐步完善学校硬件环境建设。以新教学楼落成为契机,在2006年底按规划初步完成学校运动场地和新大楼周边的绿化带,使之树木四季常青,绿意浓浓,同时完善新大楼的主要硬件设施等。
——从净化、绿化、美化、优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发挥学生值日岗的监督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做好爱绿护绿工作,为年底学校申报《区绿色学校》而努力。
——挖掘环境的育人功能,对校园环境予以文化设计,创设人文氛围。使校园成为真、善、美的世界,使师生的心灵得到熏陶、情感得到净化。
具体措施:
1、学校后勤作好服务工作,加大绿化建设;政教处安排班级进行护绿,学生自
管委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在区教育局和镇有关部门关心下,我校新大楼周边的绿化将指日可待,学校将有规划地安放一些爱护绿化的警示牌。
2、开展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班级文化的设计与制
作工作,以年级为单位,确立自己的主题,如做什么样的人?行什么样的事?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才?等等。
3、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布置教学大楼,创设走廊文化
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呈现教育功能。每层楼面一个主题,展示师生作品,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天地,让学生每时每地都受到文化熏陶。
4、通过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橱窗版面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探究课
成果、拓展课作品等。完善学校校园广播系统,健全学校电视台工作班子,充分利用学校的新闻台和广播站,及时捕捉和播放校园内的新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
——利用“节庆日”和“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渗透“两纲”教育;通过学校“两节”即艺术节、美育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发挥学生会、团委的阵地作用,以广大学生的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办好校报《桃苑报》,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感染和暗示作用,逐步完善学生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具体措施:
1、制定德育工作计划,突出学期的德育目标和主题活动,要求各年级部根据学校安排制定本年级的育人目标和具体落实方案,使活动正常有序、规范管理。
2、积极宣传,发挥学生社团和各班小记者的作用,积极向学校校报编辑部投稿。发挥学生会、校团委的功效,认真举荐学生干部,并对班干部实行考核制度;
3、除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外,学校努力与社区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开展各类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来提升校园文化水准,拓宽教育渠道。如加强与雷达部队的联系,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听讲座等,接受国防知识;组织初三学生龙华烈士陵园考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
4、开设健美操、篮球、足球、橄榄球、舞龙、瑜珈等拓展性课程,不仅营造良好的体锻风气,同时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教育
——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班会等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等。
——组织实施德育系列教育,推进心理教育、网络教育、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等的进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抓好班集体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体措施:
1、抓好制度建设,制定规章制度,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建立健全的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
2、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由低到高的德育要求,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1)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2)社会公德及品德教育系列 (3)社会责任感教育系列 (4)社会实践教育系列 (5)理想信念教育系列 (6)心理健康教育系列 (7)自主意识教育系列。
3、抓好社团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使学生社团成为发展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强大动力源、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领导,建立学生社团导师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争取在区内有一定影响。
4、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弘扬学校的法制特色。编写学校的法制校本教材《法在我心中》,计划将于2007年安排课时,让法制校本教材正式进入课堂。
5、抓好与社区的共建关系,拓展文化教育的渠道、丰富文化教育的内容。目前我们已和几个社区签定共建协议书,在此基础上我们期待与更多社区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同时继续搞好“走出去”、“请进来”的换血工程。
6、抓好一年一度的班主任育德能力大赛,通过班主任个人技能大赛,全面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通过评优活动,形成一批校级骨干班主任,发挥引领作用,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实效。
(四)、创建愉悦和谐的教师人文环境
——多元激励,创新机制,提升教师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聘任、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同时,将激励渠道多样化,满足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
——丰富载体,凝聚教师,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举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定期开展活动,如音乐欣赏、服饰礼仪等;组建教工俱乐部,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学校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和品位提升
——把握舆论,营造氛围,倡导向上的主流思想。针对学校年轻教师较多的特点,重视把握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构建具有时代特色校园文化新载体。通过校园网等宣传教育平台,营造高格调,高品位,艺术性,思想性,理论性强的舆论宣传格局。
——活动引领,学科渗透,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在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教研活动。开展班组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组文化,引导教师树立良性的竞争意识,鼓励教师多元化发展。
具体措施:
1、开展“铸师魂、树师表、立师功”青年教师风采大赛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特
有的朝气和活力;利用校报、校园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宣传力度。
2、坚持机制激励。继续完善中层干部岗位竞聘制度,低职高聘制度,优秀教师
特殊津贴制度。鼓励年轻教师挑大梁,提供一定管理工作机会,鼓励冒尖;低聘高职,鼓励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3、党、团员结对,吸纳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到“学党章比奉献”活动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利用校局域网平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网上学习、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多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利用教工学习时间,为当月过生日的教师送上祝福和生日蛋糕券;每年寒暑假,定期走访离退休教师和在教育教学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工会不定期的走访重病在家休养的教师,对于产假在家休养的教师进行家访慰问。
5、组建教工俱乐部,拟开设瑜伽学习班、书画学习班,舞蹈学习班,让部分教师在课余时间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6、和谐班组文化,倡导组室文明特色,争创班组集体荣誉;每年教师节、元旦举行重大节庆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创建和谐学校园。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党、政、工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体制保障。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各级组校园建设活动顺利开展。
3、机制保障。激励和调动教工工作积极性,发挥现有各项机制的作用,并不断完善和创新学校机制。
4、经费保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每年投入一定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以保证规划中各项目标的落实。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达到提升学校师生人文素养,丰富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并赋予桃浦中学以生命的活力,彰显学校深厚文化底蕴,激发师生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地发展。
上海市桃浦中学

2006、9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桃浦中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9.26 1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