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三年 把教学质量提升到新的水平
――桐柏高级中学四届二次教代会暨教学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学校四届二次教代会暨教学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振奋精神,实干三年,把教学质量提升到新的水平。我受学校行政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一、评上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后的形势与目标;二、“两种模式”的启示与初步总结;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六项工作。请代表审议,请教工同志提出意见。
评上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后的形势与目标
1、招生情况
区教育局对曹杨、同二、甘泉、长征、桐柏五所高中,在招生方面按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身份享受两项待遇:(1)班额。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每班40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每班35人,其它公民办高中每班30人。(2)推优生。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按招生计划的5%,从本校的初中部推优进入高中部学习,桐柏在没有初中部的情况下由全区初中推优进入提前招生的我校美术班学习。
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招生方面的“吸引”效应在显示出来。前几年我校美术班招生报名数与计划数相差无几,今年情况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报名数已经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两倍,5月4日美术专业测试后还有考生赶来报名。
2、质量上不去不能服人
回顾去年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总结性评审,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德育、课程、教学诸领域的改革行动,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和精神状态,我校材料工作的高质量,从专家组到教育局领导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的迎评工作是令人信服的,想否定也否定不了。这是整个评审工作的基本面。另一方面,以高考成绩为主要标志的教学质量,作为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突出地摆到了我们面前。社会与百姓、教育行政部门、兄弟学校仍然以一竿传统而严厉的标尺在衡量、评估每一所公民办高中,在衡量、评估我们桐柏:在原有基础上教学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提高?在全区民办高中系统是否取得令人信服的高考成绩?这是一道始终绕不过去、必须跨越的坎!
3、我们的态度与目标
讲到质量问题,学校班子已向局领导表明了桐柏的态度:“给桐柏点时间,给三年时间,桐柏在校三届学生高考成绩力争一届好于一届。”
桐柏人、桐柏的干部、桐柏的教师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依靠自身的智慧与力量,实干三年,达成“高考成绩一届好于一届”的总体目标,把桐柏的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全区民办高中系统承担起名副其实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作用与地位。
在校三个年级教学质量的具体努力目标是:
2008届(高三)接受高考检验还有一个月不到时间,5月4日高三教师会议上提出三个坚持:(心态)坚持韧性的战斗,(方法)坚持有效策略的实施,(时间)坚持到高考为止,把这一届挺过去,取得可以有所交待的成绩。
2009届(高二)从本学期起实施“提前分层分科”模式,对此一模式下面要作初步总结。我们期望2009届高考除艺体类多元发展外的文理类本科录取率达到30%以上。
2010届(高一)从入学开始实施“高一夯实基础”模式,对此一模式下面要作初步总结。我们期望2010届高考除艺体类多元发展外的文理类本科录取率达到40%以上。
根据当年全市本科招生计划与报考人数的消长变化,上述两个百分比当作相应的浮动调整。
“两种模式”的启示与初步总结
我们能不能达成上述质量目标呢?换言之,达成目标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呢?
我认为,达成上述质量目标的主客观条件主要有三条:一是年级规模与前几届相比小了许多,管理难度与管理规模之间具有正相关联系;二是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配置水平将逐年得到优化;三是我们初步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模式。
关于“高一夯实基础”的实践模式
高一年级经一年不到时间团队的共同努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年级面貌是(1)管理基础比较扎实,学生的行为规范、年级风气、学习态度都比较令人满意;(2)除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高一年级在全校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节、男生节、各类征文比较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尤其是最近全区校园集体舞比赛,我校以高一学生为主体的舞蹈队荣获全区第一名,并在今天上午全区美育节开幕式作展示汇报表演。还有高一美术班学生承担了中英文化交流“川流五洲”项目活动;(3)更有一定说服力的是,继上学期全区高一调研考取得较好成绩,本学期期中四校联考数学、化学学科取得领先地位,其它学科差距进一步缩小,四校联考成绩汇总如下:
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四校联考成绩汇总表
(高一年级)
|
语文
|
数学
|
外语
|
化学
|
历史
|
桃浦
|
71.1
|
62.3
|
62.9
|
59.0
|
61.1
|
东新
|
68.4
|
62.1
|
69.1
|
63.9
|
57.6
|
桐柏
|
68.0
|
65.7
|
62.8
|
60.4
|
56.8
|
真如
|
71.3
|
62.6
|
61.2
|
59.5
|
60.0
|
高一年级部近一年的工作历程、工作实践,我把它称之谓“高一夯实基础”实践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第一,“高一夯基础”的治校理念要落到实处
几年前我们就提出了“高一夯基础,高二上台阶,高三出成果”的治校理念,这一提法本身没有错,但没有落到实处,前几届在高一阶段都曾程度不等地出现过“乱班”现象。这里讲落到实处要有四个指标:(1)年级部主任得力(2)教师配置要得到保证(3)常规管理一以贯之狠抓不放(4)像抓高三那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第二,得力与称职的年级部主任
我们讲高一年级部朱晓萍老师得力与称职,主要有三条:一是自身过硬、全身心投入、有吃苦精神,从入学开始到现在(时间跨度),从年级管理的整体把握到具体问题处理(涉及范围),她抓管理体现了坚韧性。二是能够团结人,团结好原先认识不一致、意见不一致的同志,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一致起来。管理能力比较一般的同志在高一年级群体中工作积极性得到发挥,工作做得出色。三是自己任教的班级,像抓高三那样勤于辅导,联考成绩超过公办高中,以出色的教学质量服人。
第三,年级部班主任工作整体均衡齐头并进
五个班级普通、英语、美术三种类型,五个班主任有高三班主任经历与没有此种经历的,有在编教师与聘用教师,有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但班班管理有序,他们做到了(1)敬业精神好,班级管理到位;(2)注重对同学的个别化思想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3)注重对学风建设,从一个个细节抓起。
第四,一批骨干教师在群体中发挥引领作用
高一年级作为基础年级,其教师配置不可能把多少骨干教师倾斜放在高一,也不应该安排好高三、高二余下的放在高一,要有适量的骨干教师配置其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学科教学中产生“鲶鱼效应”。陆春燕老师、李莉老师、周玲老师、孙学军老师、吴红老师等就是发挥了这样一种引领作用,“引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二是不计报酬勤于对学生的辅导。
第五,从质量意识到质量评估机制
高一年级教师具有比较强烈的质量意识,强烈的与外校的比较意识,学校将一如既往致力于把参加全区调研考、参加与外校联考的做法制度化,把调研考、联考的成绩作为质量分析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六,“高一夯基础”实践模式需要不断丰富完善
我们从“高一夯基础”模式中看到了中下基础学生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寻找到了适合校情生情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途径。作为一个实践中、探索中的模式,更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当前,高一年级应遵循“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着重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实践:
――进一步挖掘与丰富班集体建设的内涵,围绕激励学生学习内驱力、班级学生工作的入心入脑、多途径多层次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三方面的要求,群策群力使全体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要学好学的精神状态跨入高二年级。
――进一步规范与提升学科教研活动的质量,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注重团队合作,强化会考科目的学习氛围与研究氛围。
――未雨绸缪,思考与策划与下面所讲的“提前分层分科”模式的衔接,思考与策划艺体类的多元发展工作。
关于“提前分层分科”实践模式
高二年级从第二学期始,探索实施我们称之谓“提前分层分科”的实践模式,该模式由四个要件构成:(1)动员组织不加一学生单独编班,这是第一次分层;(2)按选修学科分别组成生物、化学、物理、文科班级,这是通过选修达成的第二次分层;(3)选修学科课时增加为6节/周;(4)平时及周六每周增加8节补课时间。“提前分层分科”实践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班级组织形式、选修学科开设、语数外强化这三个方面上提前进入“准高三”状态运行。
该模式实施半个多学期来,高二年级发生的变化是:
第一,仅从1-4班统计,文理科人数比为31.88∶68.12,这是桐柏几年来的最佳百分比。(上海市08年高校招生计划文理之比为33.4∶66.6)
第二,王彩凤老师又一次挑起重担,担任大专班班主任,她对整个年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目前班级状况比较稳定,相当部分原先表现差的学生有所改观。大专班的组建与稳定,为其它班级提升教学质量创设了有利条件。
第三,提前进入准高三状态运行,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反映学生学习态度普遍有所改变。
第四,语、数、外、加一四门学科课时增加,加上以上因素的综合,其效果在期中四校联考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语文、英语学科处于靠前位置:
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四校联考成绩汇总表
(高二年级)
|
语文
|
数学
|
外语
|
化学
|
桃浦
|
67.5
|
61.4
|
55.2
|
56.0
|
东新
|
64.3
|
64.5
|
56.6
|
62.8
|
桐柏
|
69.9
|
59.4
|
59.4
|
45.0
|
真如
|
64.0
|
76.4
|
59.6
|
43.9
|
第五,“提前分层分科”实践模式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当前高二年级要着重考虑以下四方面的探索实践:
――我们始终要坚信,严格的常规管理与有效的德育工作是年级良好风气形成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高三出成绩最重要的前提与保障。年级部工作、班主任工作对此要有新的思考与设计。还有,在六月下旬进入高三之际,怎样使全体学生再次获得新的推动力量,也要在我们的设计之中。
――该模式运行带来的一个弊端是,学生除选修科目外,对其它会考科目的忽视与厌学更明显了,怎样缓解化解这一矛盾是我们要面对的实际课题。
――期末结束阶段再一次动员组织以求扩大大专班学生人数。
――结合期末考试,组织力量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达成度作出更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本学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六项工作
除了本报告第二部分提出的意见外,本学期五、六两个月时间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要着重抓好“信心、常规、开课、教研、进修、评价”这六项工作。
信心。目前高中学生学习内驱力弱,无论公办民办高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民办高中更甚一点罢了。前面我分析了“规模因素、师资优化、两种模式”的三方面情况,尤其从两种模式的实践中,我们要增强培养好教育好中下基础学生的信心,增强提升教学质量的信心。干部的信心传递影响教师的信心,教师的信心传递影响学生与家长的信心。这样一种信心要转化为“四特”精神落到实处。
常规。不久教导处对年级教学常规进行了例行的期中检查,检查的结果已经汇总作为期末教学质量奖评定的部分依据。当前教学常规要着重强调:(1)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面上全体学生的管理;(2)相当部分教师没有完成“学期过半听课节数过半”的要求,五、六两个月要补上;(3)部分学科作业布置要精选,尤其要强调作业批改到位。
开课。主旨为“两纲进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新一轮课堂攻坚探索实践活动业已开始。5月6日至5月20日十八节公开课已经排定并公布。为确保这一轮开课活动的效果,这里特提出以下环节的要求:(1)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是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的结果;(2)开课教师要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教案;(3)本学科或跨学科的无课教师都应积极听课,互相切磋,听课有益;(4)学校行政1人,学科组长或备课组长1人负责听课评价;(5)开课活动结束后学校进行评定奖励。
教研。讲究团队合作,注重教研活动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汇总期中教学检查的情况,高一数学备课组、高二英语备课组的教研活动质量比较好。教研活动质量如何,当前要着重看三条:(1)规范性,时间、人员、次数、记录是否到位;(2)主题内容,每次活动解决了哪些问题;(3)效果,教研活动是否实实在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修。本学期以来,参加各工作室活动、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参加各类进修学习的教师数量特别多,进进出出相当频繁,找人都不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秩序的稳定。为此要做三条事:(1)教导处统一制表汇总外出进修学习情况,每周教师外出学习活动都要报年级部,作好实际记载;(2)当事人教师对一些面上安排的“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活动、不硬性规定参加的活动宜按不参加处理;(3)下半年起学校对外出进修学习要提出从紧控制的处理意见。
评价。本学期高一、高二期中考试的评价奖励已作改变,以后凡与外校联考均按此模式实施。3月14日教工大会提出“强调质量效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价值取向”,其中关于“期末考核奖励”部分的意见不变,B板块的处理思路是(1)高三根据高考成绩提出奖励方案,适量降低普奖权重,加大差距部分权重(2)高一、高二年级根据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结果,主要根据期末考试成绩、会考科目成绩提出奖励方案。
各位代表:
达成“教学质量一届好于一届”的质量目标,并非高不可攀。我们需要三样东西,一是给桐柏三年时间;二是坚持并完善“两种模式”,韧性地工作;三是从干部到教师从年级到学科的全体桐柏人的实干精神,就能达成我们的质量目标,从而为把桐柏办成名副其实的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全区民办高中系统发挥领头羊作用奠定令人信服的基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