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亭幼儿园2012学年第二学期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计划
2013.3
一、指导思想: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 ;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幼小衔接”工作并不是只在大班开展“上小学”主题是才开始,而是应该从升入大班起乃至从幼儿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有效渗透“衔接”的意识,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教育重点。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结合大班下学期孩子们即将入小学,如何做好入学前的心理、生理准备,我们大班教研组将探究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提高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品德行为习惯,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三、调整作息时间:
四、培养目标的分段渗透
(一)、家长工作:
(二)、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
五、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依据
六、内容设计一:
1内容设计二:
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
“入学预备期”幼小衔接活动,重点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并紧密结合幼儿园新教材的主题来开展活动。(详见附件《主题活动目录》)
以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视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并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