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亭幼儿园二00九年度第二学期大教研计划
2010.2----2010.6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教师没有变动,教师的基本情况与上学期一致。
二期课改提倡以幼儿发展为本,重视低结构、个别化的学习,学习性区
角活动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样式,对于老师能力有较大的挑战,大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平台,我们从教育要求出发,从老师的需要出发,开展了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研究。通过教师自学理论、头脑风暴的交流,实践案例的分析,加强了教师对学习性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的科学意识,在理论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通过教师们各年龄段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和研讨,老师们首先明确学习性区域活动是学习活动的延伸,对主题目标要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内容要有侧重点要均衡,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要根据近期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创设区域要考虑便于管理和引导,能与主题墙互动;环境创设要增加情景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孩子的投入;老师适宜的材料投放要适合孩子的认知水品和操作能力,材料要体现目的性、丰富性、操作性、层次性,要与当前年龄端的目标相整合,体现连续性,为生活服务。老师要考虑材料的多元价值、重视创设展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环境。利用多元材料、操作的难易程度不同来体现,给孩子操作的空间,关注细节,运用记录、表格的方法来丰富孩子的操作经验。材料的创设还要考虑观察和验证、考虑卫生要求和习惯的养成,这样孩子才能在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我们看到85%的教师创设环境和材料的目标意识加强了,内容设置基本平衡;60%的教师在材料创设能体现学习过程和操作性;40%的教师在数活动\美工活动的材料投放上能考虑适宜的层次性和挑战性。通过讨论老师在本学期主题下的区域环境和材料的创设重视了,材料的提供有层次了,但是主题内容的变化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挑战性如何适宜呢?又会摆在教师们的面前,也会存在困扰,我们也将继续思考实践。
学期末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们对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的观察指导和评价有较多的困惑;教师观察指导适时的介入?教师评价的价值性体现?如何有效的评价?有效评价的手段?等等。教师们在学习性区域活动实践指导和评价的过程中也出现较多问题:
1、 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随意,目的性不够
2、 区域指导过程中急于让孩子掌握或达到目的,指导介入时机把握不恰当
3、 区域活动后的评价内容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缺乏价值
4、 教师评价关注幼儿活动结果,活动过程关注较少
5、 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的,是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的介入和引导,以正确指导方式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得到发展。评价是区域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如目标的达成、材料的使用情况、观察的收获以及教师的指导意义等等),是一个教师智慧、素质集中表现的过程,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加强实践研究、调整、改进教师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和评价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 教研目标
学习性区域活动教师指导和评价策略的研究
三、 具体措施
1、学习:
*理论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围绕研讨重点进行相关理论自我学习,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积极参与网上论坛,交流学习感悟和实践的经验
(1)理论学习内容:《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自学)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自学)
《在区域活动中灵活运用评价机制,促进幼儿发展》 (自学)
《区域活动的评价》(自学)
目的: 在区域活动中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定位,了解正确的评价观和评价方式,提高认识
(2)专家讲座--邀请专家讲课,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指导和评价认识和能力
(3)外出观摩—参观姐妹园的区域活动,开拓眼界,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
2、教育实践:
开展以班级为单位展示实践活动,采用记录、分析、调整的方式,让每位教师参与实践,反思评价方法、价值,调整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提高教师的评价手段,发展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1)各班级区域活动过程的展示研讨
(2)主题操作材料展示
3、交流展示:
创设主题资料库,重视学习性区域活动操作材料资料的积累,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不断反思、调整,梳理经验。结合教师平时区域实践的反思调整,进行分享式的交流,开拓思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1)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观察指导的案例分享
(2)主题区域活动材料包交流
(3)多媒体形式专题小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