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幼儿园 杨静怡 2015.02.27 ?次阅读
一、情况分析:
(一)人员分析:
这学期我园仍旧是11个班级,现把我园在编教师的情况作一下分析,具体如下:
1、年龄
我园带班教师22名。其中30岁以下的6名,占全体教师的27%,30~40岁的10名,占全体教师的46%,40岁以上的6名,占全体教师的27%。中青年教师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2、学历
本科10名,占全体教师的45%,大专12名,占全体教师的55%。
3、职称
幼高5名,占全体教师的23%,幼一12名,占全体教师的54%,未评5名,占全体教师的23%。
(二)回顾上学期:
上学期,我园和隔壁残联合并,场地扩大,教学中央有一块开阔的场地,而其他边边角角有的是狭长型的、有的弯弯曲曲,我们积极思考充分利用好每一块场地为孩子更好地服务,根据运动需要来划分区域,共分为:跑跳区、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车区、攀爬区六个区域。
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以撰写案例的形式总结出各自的经验,并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较完善的一篇再在大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小班《运动、快乐、健康——幼儿情景性运动》、中班《运动材料设计与运用适宜性的思考》、大班《锦上添花之区域运动不可缺少的有效指导》,三个级组各有亮点,都针对不同的观点来阐述。交流前,老师们还精心制作了PPT,使得各自的总结能以最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在这过程中,每位老师再次做点评、讨论,进一步补充、梳理、完善我们的经验总结。
(三)新问题产生:
教师们在学习中,掌握了理论;在实践中运用了方法。但是也发现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讨的问题:1、对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运用的时候是否有效?分析原因:(1)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2)教师的工作经验、能力存在差异2、不同年龄段幼儿运用哪些方法?分析原因:(1)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运动特点了解得不够全面。(2)教师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单一。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讨。本学期我们将针对以上两个方面开展相关的研讨:1、提高运动中教师观察指导的有效性2、如何指导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运动。
二、教研目标:
探究不同年龄段幼儿运动的指导方法,提高运动的有效性。
三、教研措施:
1、更新教师观念,提高理论支撑。收集、学习和整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运动特点,了解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方法。
2、聚焦教研现场,开展问题诊断式的研讨。运用现场教研,走进运动现场,对教师在幼儿运动中的现场指导进行互评,采用难点月月解的方法,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解决教师在运动指导中的问题。
3、采用教师自学指南,集体指南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理论基础,从而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整体提高。
4、观摩和观看区域性运动的视频、照片,学习研究区域性运动场地划分、材料投放,对区域性运动环境的创设拓展思路。
5、大小教研共研: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为主要手段,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各组定期公开运动现场,集中观摩研讨。
四、具体安排:
1、时间 内容 形式 负责人
第一次 1、 传达区学前教研室的相关精神。
2、 确定本学期教研活动重点。
3、 再次确定运动场地与人员配备。 交流讨论 杨静怡
第二次 1、专题讲座《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运动乐园》。
2、小、中、大班幼儿运动指导方法探讨 大教研研讨 小教研分组学习 杨静怡
第三次 教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知识竞赛初赛。 大教研集中竞赛 杨静怡
第四次 教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知识竞赛决赛。 大教研集中竞赛 杨静怡
第五次 小班级组第一研教学实践活动。 大教研集中观摩研讨 杨静怡
第六次 小班级组第二研教学实践活动。 大教研集中观摩研讨 杨静怡
第七次 小班级组第三研教学实践活动。 大教研集中观摩研讨 杨静怡
第八次 1、专题小结交流。小、中、大班以案例进行专题交流,运动中教师指导有效方法。
2、大教研小结。 大教研集中交流、讨论、完善 杨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