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陆家宅小学教学工作小结
本学期,学校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为契机,围绕“让每一个学生收获幸福生活”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与研究;以陆家宅小学《生活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幸福课堂”,保障学业质量,关注学生发展。
一、完善细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继续完善语、数、英学科备课的教学目标细化。此三科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在解读课程标准基础上,提炼关键内容。并且分析学生和教材,分解课程标准的关键内容,逐渐细化,分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单课教学目标。使教学设计达到“清晰、明确、可检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与校本《生活》课程相结合,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备课中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等。目前,语、数、英三门学科的上下册教材的教学目标细化工作都已经完成。
二、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
1、制定改进方案。
2015年1月,上海市教委就“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问卷。针对本次调查结果,我校制定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改进方案。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围绕“课标”,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工作;开展“幸福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学习幸福指数,缓解学习压力;开展学生评价研究,积累学业评价的经验,形成评价工作机制。
2、开展每周一次习惯性评价
小学生学习习惯是儿童学习的基础素养,我校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每周进行一次评价,并以表格的形式,反馈给家长。同时通过家长的话,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希望以及在家等方面的表现。做到家校及时互通。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探索阶段表现性评价和期末学业评价
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我校探索以阶段表现性评价和期末学业评价代替传统的纸笔测试。根据一年级课程标准以及学科内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每门学科选择两个项目进行了学科表现性评价。我们设计了查字典比赛、朗读小故事、超市购物、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等语数英学科内容,既考察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有些表现型任务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也培养、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期末综合学业评价,我校则根据我校幸福课程方案的理念,设计了《融豆豆遨游乐学园》的主题活动,邀请家长一同参与。生活化、趣味性、综合性、全学科覆盖是我们设计的宗旨。
三、扎实推进校本《生活》课程实施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打造“幸福课堂”,不断达成课程目标,促进师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共同幸福成长。
1、解读陆小“幸福课堂”指南和“幸福课堂”教学观察表
根据我校《生活》课程实施要求,对已经构建的陆小“幸福课堂”指南和“幸福课堂”教学观察表在教研组内进行解读。《幸福课堂指南》提出了实施思路:遵循两条原则。分别是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原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明确三个定位。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激励者。“幸福课堂”教学观察表是与《指南》相对应的,以“人文环境”与“有效课堂”两个维度,若干个观测项目,对一堂课评价的参考依据。
2、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
在语、数、英教研组内,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课堂教学以《幸福课堂教学指南》为准则,践行两条主线:即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充满爱的课堂人文环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打造有效课堂。同时,以相对应的《幸福课堂教学观察表》来便于老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在听课评课活动中作为参考的依据。
3、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素养
教研组通过对“充满爱的人文环境”和“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课堂”开展相互之间的评课活动。组长做好相应记录,上课教师根据评课内容写好反思。反思围绕“这堂课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展开。每位教师还要完成一份“以学为中心,打造幸福课堂”的案例。通过教研活动,提升了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着力研究幸福的师生关系、幸福的学习方式和幸福的学习体验,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课程实施的质量。
四、继续深化“基于网络《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课题实效。
区“J课堂,微视频”项目已近尾声,本学期做好总结工作,组织教师把已有的关于网络生活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站,作为共享资源。
依托普陀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平台,本学期数学、音乐、自然常识、信息科技等学科要参与网上晒课。我校教师全都完成,教师达到30%参加网上“晒课”率,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在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
五、开展学科活动,凸显核心价值
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距离最近的就是课本中的古诗词了,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为切实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学科开展下列活动:一、二年级主题为“古诗意境,我会读”;三年级主题为“古诗意境,我会画”;四、五年级主题为“古诗意境,我会写”。
一、二年级掀起了诵读古诗的热潮,促进学生对古诗优雅而美好情愫的探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诵读的水平。三年级学生通过选择古诗,体会诗中的意境,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美术学科,自己给古诗配一副充满意境的图画。四、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一首古诗理解意思后,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用现代文字写下来,抒发自己对诗的特别理解。学生们用美丽的辞藻,流畅的语句,书写出诗人在诗中的意境,不仅充满趣味,而且富有创意。
活动体现传承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并形成了学习古诗文的浓厚氛围,激起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数学学科,以我校《生活》课程为依托,进行“生活中体现数学”为主题,确立数学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点的学科活动。为了将数学学科某个知识点作为一个生活情境,把知识还原于真实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友善“的体现。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英语学科设计的“参观一日游”和“今天我做客”活动,体现了表达、交流、交往的技能。由于过去学习的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的,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拓宽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努力寻求一种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生活化学习,让英语学习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在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礼仪、相互的尊重,以及和谐快乐的气氛,正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期即将结束,教导处将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之下,进一步团结协作,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下学期做好“绿色指标”测试以及有效教学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展开工作,尽心尽力,努力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