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宅小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小结
陆家宅小学 2012.06.14 ?次阅读

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小结

一学期忙忙碌碌的过去了,我校的教学工作告一段落,现将这一学期所作的零碎工作汇报。
一、细化课程标准,深入把握教材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课程标准》就是为我们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提供依据。准确把握《课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本学期,我们各个教研组研究的重点就是解读《课程标准》,细化《课程标准》,使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便于执行,便于检测。
“细化课标”是将把总目标、学段目标,先细化为年级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再细化为单元或专题目标。简单地说是使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梯度化,这样细化的目的是为了以目标实施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保障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语、数、英各学科在本学期一起做了八个单元课标的细化工作,整理细化了三科所有上册单元的目标。
在细化课标过程中,我们清晰了解了课标是目标细化的方向,为更深一步的把握课标奠定基础。教师们依据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去细化,把目标分散在教学中去,逐步累积,循序渐进,达成这些年段目标。又通过各阶段的年段目标循序渐进,最终才能通过累积达成总目标。我们以教材作为目标细化的阵地:在教材中采撷目标,从文本中挖掘目标。还以学情作为目标细化的杠杆,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不足之处,个别单元细化课标时没有深入研读文本,还存在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表述模糊,内容泛化,过分依赖教参。有的脱离学生实际,对学生学习的困难估计不足。
二、深化习惯培养,立足课堂教学
本学期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进一步推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努力使学生的良好习惯达到更高的标准。上学期,我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进行学习习惯征集。
这学期,要把此项工作做得更细致。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在各学科组内进行习惯培养总结交流。每个教研组在组内先交流,然后根据大家推荐,每教研组派一位教师把他们在学习习惯上的培养经验作总结交流。语文学科朱华老师在交流中从倾听习惯培养着手,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效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英语学科是我校的薄弱环节。徐倩老师交流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兴趣引领下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数学组毛晓青老师把培养学生打草稿作为习惯培养重点,收到良好的效果。科任组金泓老师从常识课角度交流培养学生观察习惯。通过总结交流,教师们都收到启发,获得了经验。
本学期,教导处对各教研组进行随堂听课。听课过程中,还是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对学生学习难度设计缺乏准确预估,因而课堂出现的困难没有有效对策。
2、课堂上,教师说得过多,学生练得少,教师问题过于琐碎,学生高层次思维训练较少。
3、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关注少,错误捕捉的敏锐度不够。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下学期的教研组活动中将是研究的重点。
三、加强教学管理,把握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处于突出的中心地位,可以说,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抓好了,这个学校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学校在坚持执行新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着手对教学工作管理进行整体的细化,逐步形成“学校——教研组——教师”的三级管理。
建立与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全面育人目的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学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查。查看备课教案、学生作业、各种教学活动记录。每月20日,对全体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纳入月度考核指标。每学期每学科都要进行一次作业常规检查,做好记录。
二听。深入课堂听课。每个学科听随堂课,了解教学情况。组织观摩、研讨,公开教学活动。做到集体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检查听课与研究听课相结合,听课与评课相结合。
三考。不只看期末大考成绩,还考查平时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的年段进行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的检测。
学校除了“一查二听三考”之外,其次就是抓好两头,促进全部年级均衡发展。作为起始年级的一年级,我们高度重视。从发展的角度讲,有好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需要在一年级培养,一旦打好良好的基础,学生将终身收益,教师将一劳多获。五年级作为小学毕业年级,我们更不能忽视。我们非常重视对五年级进行质量监控,定期召开五年级任课教师会议,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在密切关注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头”的同时,我们将带动其他年级共同努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012、1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陆家宅小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6.08 0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