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二学期陆家宅小学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弱智者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转变。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遗弃到教育潜能的开发。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校目前共有随班就读生1名,在五年级。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教育和康复训练的责任。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关爱,使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我校也把随班就读工作当做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关注残疾儿童少年这个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教育民主的具体体现。残疾儿童少年从其社会地位来说,往往是被遗忘和嫌弃的对象;从其家庭来说,往往与贫困相伴;从其每一个个体来说,生理的残疾是他们难以战胜的障碍,随之又可能产生心灵的扭曲。因此,关注弱势群体,搞好随班就读,使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接收到适合于他们的教育,使之健康成长并逐步融入社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残疾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使全校上下逐渐形成了如下共识:一是随班就读有利于普及义务教育;它是解决我国几百万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也为学校探索如何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残疾儿童和健全儿童的一体化,实现融合教育。
二、建立机构,优化管理
学校还建有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网络,每学期领导下班听课,对随班就读生进行随访,期末收缴教师《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档案》和《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记录》,并对有关班主任、任课老师的随班就读工作进行考核。学校随班就读教研组定期开会,研究随班就读工作。
三、科学施教,保证质量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后,必然给所在班级带来影响,如何搞好随班就读,我们的做法是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采取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在集体教学中有机地进行个别教育。我们要求在座位安排上、教学程序上、课堂提问中、练习过程中都要对残疾儿童少年给以适当地照顾;在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从残疾儿重少年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针对性的要求。例如:座位安排在离讲台较近处,让随班生回答较简易的问题,做一些基本的习题。同时对随班就读生做到“三心”和“三优先”。“三心”就是服务热心、开导细心、教育耐心,“三优先”就是交作业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辅导学习优先。
为了鼓励教师搞好随班就读工作,我们还采取了将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成绩列入班级总分,而不计其个人名次的做法。目前,我们在有随读生的班级中,建立了个人档案跟踪材料,每位任课教师也都为学生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为随班就读工作向高一阶段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家校联合,形成合力
家长是影响随班就读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随班就读工作中较难控制的因素,家长是否能配合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直接影响随班就读工作的成败。另一方面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对教育方法的掌握也能有效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学校主动为家长提供有利于其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学校随班就读召开重要会议,都请家长代表参加,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家长和社区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五、同伴互助,体现优势
随班就读学生虽然是比较特殊的个体,但是不应该因其特殊而失去或减少与正常儿童充分交流的机会。学校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地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帮助随班就读儿童。在学校里有的班级组建了助残小组,有的班级请好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结对,有的班级给随班就读学生安排教学辅助伙伴。
虽然我校在随班就读工作放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了一些体会,但肯定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这对我们来说这仍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