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宅小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陆家宅小学 2010.11.04 ?次阅读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陆家宅小学
学校以《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迎世博为最主要契机,与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全方面、多渠道地开展德育工作,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深化“两纲”推进,着重“温馨教室”的创建工作。
一、关注队伍培养,强化学科德育
我们认真落实市教委的《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文件中提出的对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详细要求和实施策略,完成“十一.五”240校本培训工作。
全体课任教师注重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德育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寓德育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制定学校《学科德育专管员工作制度》,发挥专管员的力量,开展“两纲”的专题教研活动,积累学科渗透“两纲”的教案、案例、课件等资源。
本学期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考核评比德育工作先进典型。结合迎接世博的各项活动要求,由每位班主任老师利用周一升旗仪式,轮流进行全校性的世博专题讲话。从“温馨教室”的建设透视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各班“温馨教室”发展规划的合理设计、物化环境的精心装点和经营策略的激情服务等三大领域的考核评选。
二、注重阵地建设,开展实践活动
以节庆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感。利用清明节、端午节等国定假日,开展探究节庆文化、重温节庆习俗、学习民族技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节庆传统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逐步吸纳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从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坚持以主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为主体,贯彻落实每学期15个半天的要求。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到佘山月圆园雕塑公园开展春游活动,公园以“保护自然、创造人文”为理念,为孩子们提供了亲近艺术、感染艺术的新空间;学校还组织四年级学生至长风海洋世界开展科普活动,了解海洋世界的神奇,亲身感受到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惊喜。
3月5日“学雷锋日”当天,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分年级到各自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扬道德新风,为世博添彩”公益服务活动。一年级开展“我是小小护绿员”实践活动,在校园绿化带进行清理;二年级开展“我是小小宣传员”实践活动,兰凤居委留下了队员们的身影,队员们向那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宣传世博会的知识,并且把地上的垃圾全部清除,队员们不怕累,不怕脏,把欢乐与美好留给了他人;三年级开展“尊老敬老爱心放送”实践活动,人人动手,精心制作了27份卡片,将对爷爷奶奶的祝福、对世博的展望都画入了贺卡中。他们来到了沙田敬老院,给老人们带去了来自少先队员的浓浓关怀与美好祝愿;四年级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实践活动,到公交112路终点站进行清扫,向乘客们宣传世博精神,向他们发出倡议:为美好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五年级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的实践活动,到启星学校为特殊儿童们服务。
三、创设文化情境,营造文化氛围
“我与世博”英语节——英语组的教师结合世博会主题,组织四、五年级学生开展英语小品展评活动;“书香满园”读书节——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结合“红领巾读书活动”开展故事大赛、古诗大赛、朗诵比赛等;“以棋育人”将棋节——说与“将棋”有关的故事,讲与“将棋”有关的知识,进行将棋对弈,小组挑战,通过系列活动,达到“以棋育德;以棋益智;以棋建心;以棋怡情;以棋促创”的目的。
“世博风情”美育节——2010年5月31日下午,“MINI世博园,风情欢乐行”——“庆六一”游园活动在操场上拉开帷幕。学校向全校师生和参与游园活动的家长代表发放了“MINI”世博游园护照。一个个展台齐齐“变身”成不同国家的世博场馆,整个校园仿佛一座小型世博园区。整个活动分为二大版块:“世博风情营”和“世博游艺营”。每个版块的互动项目分别由师生们根据主题精心设计、编排,并充分发动校外辅导员、家长们的力量,从演出服装的购买、制作;道具的准备、化妆的呈现,都充分体现了家校合一的良好效应。
在“世博风情营”中,每十分钟就有两个班级在中心会场展演各国风情舞蹈show:“西班牙的斗牛女郎”、“日本的歌舞伎”、“苏格兰军鼓表演”、“巴西桑巴”“夏威夷草裙舞”等,不断把中心舞台的氛围推向高潮。在音乐的带动下,全场欢声雷动,来宾们都舞动起来,沉浸在这欢乐的世博风情中。在“世博游艺营”版块中,当你走进中国馆,灯笼、象棋、太极拳,一股中国风扑面而来;在韩国馆,制作太极八卦旗等小游戏,异国风情让你感同身受;身临日本馆,仿佛嗅到了樱花的香味,还能让你了解日本世博会的详情。其他展示各国风情的迷你世博展馆互动游戏也让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
本次活动不仅充分发挥出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时也鼓励了他们主动去了解、学习世博知识和各国风土人情,并且在角色实践中充分体验到了世博会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真正参与了世博、融入了世博!
四、展示特色亮点,建设温馨教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为班主任搭建学习、交流与展示的舞台,期末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亮点的交流活动。班主任从各班“温馨教室”发展规划的合理设计、物化环境的精心装点和经营策略的激情服务等三大领域着眼,选择如何制定班级目标、设置班级岗位、落实责任措施、规划主题活动等方面工作,通过设计迷你活动,培养良好性情,创设空间温馨小提示,设计温馨课间小游戏,串联温馨夜幕电话等活动凸显出各班在建设“温馨教室”过程中的特色。
五、专家指导科研,增强德育实效
继续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共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研究。该课题的子课题结题会于2010年4月27日在我校召开。上海市教科院有关领导与专家、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领导,以及来自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常州市与泰兴市的各子课题项目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出席了此次结题会。当天结题会由总课题负责人汤林春博士主持,普陀区教育学院瞿志军副院长对此次结题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这项课题对当前教育发展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随后,会议由上海市陆家宅小学、南京市沙洲中学、上海市育才学校、常州市虹景小学、上海市华灵学校、杭州市艮山路小学、上海市康城学校和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进行了子课题结题汇报。各校就招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后形成的新学生文化、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如何进行分类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有效性,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策略的实践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会议特邀了来自江浙沪各地区的8位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汇报交流的各子课题逐一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指导。总课题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在此次的结题会上,各子课题项目学校展示了经过提炼的研究成果。各项子课题内容迥异,各显特色。这些农民工子女身上体现了多元的文化特征,因而产生了碰撞与冲突,但也正因为这些碰撞与冲突,才体现出了融合教育的价值。
继续开展区级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适应性的研究》的后期实验,收集个案案例,完善实验档案、信息库,进行总结反馈,调控课题实施。课题自立项起,课题中心组成员齐心协力,讨论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规划,组织培训教师。并按照课题申报书的预定目标,组织开展活动,注重积累资料,做好课题的阶段小结。迄今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课题组通过专家引领、以研促训等措施对教师进行过程指导,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开展市级规划课题《“两为主”政策背景下,构建城市公办小学新学生文化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从学校学生文化的现状研究、新学生文化的内容研究、构建新学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三方面入手,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需求为切入口,探索城市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交融的新学生文化,即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积累多元文化交融的案例,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构建和谐、进取、健康、向上的新学生文化,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建设。本课题组聘请了上海市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汤林春博士、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张忠山主任、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祝庆东主任、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室王萍副主任等多位专家全程指导研究工作,组成了由市区专家、区科研室、基层学校等多方联合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的成员中绝大多数都是一线教师,在平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进取精神,并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六、整合各类资源,家校和谐发展
发挥家委会对内支援、参与,对外宣传、联络的积极作用。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通讯等形式对家庭教育德内容、形式、方法进行指导,努力探索内容充实,活泼新颖的家长学校授课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本学期邀请家长代表参与了“雏鹰庆世博,爱心满人间”义卖活动和“MINI世博园,风情欢乐行”游园活动,家长热情高涨,对活动效应反馈良好。
2010年6月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陆家宅小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1 16: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