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宅小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陆家宅小学 2010.11.04 ?次阅读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陆家宅小学
学校以《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为主题,以建国60周年、迎世博等为契机,以快乐中队建设为载体,与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全方面、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深化“两纲”推进,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关注队伍培养,强化德育意识
我们认真落实市教委的《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文件中提出的对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详细要求和实施策略,加强对教师育德能力的实践评价;注重结合240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通过研训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全体课任教师注重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德育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寓德育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承担而又相互协调着进行德育工作。
我们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拟定学期末举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交流会,考核评比德育工作先进典型。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德育载体,传承民族文化
大力开展“三五行动日”等与世博相关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世博,并积极宣传世博,为世博贡献力量。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为祖国喝彩,为世博增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党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把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安全出行”是迎世博600天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9月学校开展了主题升旗仪式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号召学生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自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积极倡导“珍爱生命、平安出行”的安全理念,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以《儿童安全步行专题教程提纲》为参考,结合各班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安全过马路”为主题的安全步行教育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认真编写教案和课件,上传到全球儿童安全网络网上教学中心,参与儿童安全步行教案评比。9月是全国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和反映新中国建立历程的专题片《走进新中国》,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组织十月歌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验建国60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以节庆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感。利用中秋节等国定假日,结合探究性课程的开发和社会实践,开展探究节庆文化、重温节庆习俗、学习民族技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节庆传统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逐步吸纳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从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10月份制定了《陆家宅小学温馨教室建设规划》,师生共同策划,创设温馨教室“硬环境”,建立中队值日轮岗制,人人有岗位,为中队建设出力,充分利用各种版面,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宣传阵地。师生共同努力,创设温馨教室“软环境”,让温馨驻进班集体建设,处理好“温馨教室”建设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快乐中队建设的关系;让温馨驻进“两纲”,处理好“温馨教室”建设与“两纲”的关系;让温馨驻进课堂,处理好“温馨教室”建设与教学的关系;让温馨驻进校园,处理好“温馨教室”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倡导建设“温馨教室”的班级人际环境,建设“温馨教室”的课堂教学环境,建设“温馨教室”的自身心理环境。
三、专家指导科研,增强德育实效
继续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共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研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和本地学生一起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凸显学校时代特色,创建和谐、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10月23日,由该课题组主办的“寻求策略,增进融合”主题研讨会在江苏省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召开。会议交流了各项目学校课题研究的有关经验,对各子课题的结题报告撰写及各项目学校案例的修改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继续开展区级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适应性的研究》,课题自立项起,课题中心组成员齐心协力,讨论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规划,组织培训教师。并按照课题申报书的预定目标,组织开展活动,注重积累资料,做好课题的阶段小结。迄今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课题组通过专家引领、以研促训等措施对教师进行过程指导,真正让教师主动参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题于12月1日在普陀区教育学院集中进行中期检查,调控下阶段课题的实施。
在开展区级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适应性的研究》基础上,经由区教育学院科研室推荐,我校参加09年度上海市教委市级课题的申报,课题定名为《“两为主”政策背景下,构建城市公办小学新学生文化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从学校学生文化的现状研究、新学生文化的内容研究、构建新学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三方面入手,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需求为切入口,探索城市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交融的新学生文化,即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积累多元文化交融的案例,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构建和谐、进取、健康、向上的新学生文化,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建设。本课题组聘请了上海市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汤林春博士、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张忠山主任、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祝庆东主任、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室王萍副主任等多位专家全程指导研究工作,组成了由市区专家、区科研室、基层学校等多方联合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的成员中绝大多数都是一线教师,在平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进取精神,并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该课题已于09年10月份立项为上海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C0925,并于11月9日举行了开题报告会。
四、注重校园文化,强化养成教育
1、认真学习关于“温馨教室”的建设标准,通过班级人际环境建设、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自身心理环境建设、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把“温馨教室”建设与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后进生有进步。)
3、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营造出创建和谐校园的浓厚氛围。
五、整合各类资源,家校和谐发展
1、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发挥家委会对内支援、参与,对外宣传、联络的积极作用。
2、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通讯等形式对家庭教育德内容、形式、方法进行指导,努力探索内容充实,活泼新颖的家长学校授课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3、本学期的家长学校举办了主题为“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的主题讲座,为家长们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较为科学的指导方法,家长反馈良好。

 

2009年12月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陆家宅小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1 16: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