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宅小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2008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陆家宅小学 2010.11.04 ?次阅读

2008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陆家宅小学
学校以《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为主题,以“迎世博、树新风”为教育重点,以快乐中队建设为载体,与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全方面、多渠道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塑造陆小“爱生命、遵礼仪、守纪律”的学生形象。
一、关注队伍培养,强化德育意识
我们认真落实市教委的《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文件中提出的对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详细要求和实施策略,加强对教师育德能力的实践评价;注重结合校本研修,通过研训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全体课任教师注重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德育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寓德育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承担而又相互协调着进行德育工作。
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组织参加了普陀区第二届班主任育德能力大赛。在学校初赛阶段,陈若君老师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与了区级复赛,并通过第一轮的资料评审,顺利晋级第二轮的主题教育课展评。学期末学校考核评比了德育工作先进典型,继续输送优秀班主任参加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二、优化德育载体,传承民族文化
大力开展“三五行动日”等与世博相关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世博,并积极宣传世博,为世博贡献力量。
以节庆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感。利用清明节、端午节等国定假日,结合探究性课程的开发和社会实践,开展探究节庆文化、重温节庆习俗、学习民族技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节庆传统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逐步吸纳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从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清明文化节——“纪念先人、缅怀先烈”实践体验活动。一、二年级各班组织一次人人诵读清明诗活动;三年级各班学生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四年级各班学生制作一张“我心目中的英雄”卡,要求学生把自己心目中一位英雄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设计在一张A4纸上,并对卡片进行边框和背景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在班内展示交流。五年级宣讲我心目中的革命烈士事迹。
端午文化节——中华龙粽传祝福。同学们收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在班队会课上进行交流。举办端午节诗会,各班队通过吟诵屈原诗歌,缅怀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各班开展主题十分钟队会,增强对端午节民俗文化的了解。
三、专家指导科研,增强德育实效
作为“十一五”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现已成为上海市2007年度家庭文明建设重点立项课题的子课题学校。将由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家庭教育中心指导,进行主题为“’新上海人’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服务指导策略”的课题研究工作。
鼓励班主任老师要力争成为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强调德育研究要与德育实践相结合。经常开展调研工作,进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召开有关的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完成调查报告。
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个案评比、德育论坛等活动,加强德育课题的研究,努力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四、注重校园文化,强化养成教育
1、认真学习关于“温馨教室”的建设标准,通过班级人际环境建设、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自身心理环境建设、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把“温馨教室”建设与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后进生有进步。)
3、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营造出创建和谐校园的浓厚氛围。
五、整合各类资源,家校和谐发展
1、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发挥家委会对内支援、参与,对外宣传、联络的积极作用。
2、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通讯等形式对家庭教育德内容、形式、方法进行指导,努力探索内容充实,活泼新颖的家长学校授课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3、本学期的家长学校特邀请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盛天和教授给家长们做了主题为“我与世博同行”的主题讲座,家长反馈非常好。

 

2009年6月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陆家宅小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1 1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