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陆家宅小学
学校以《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和市教委《2008年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补充要点》,以奥运会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世博等为契机,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深化“两纲”推进,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在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特色建设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进展。
一、关注队伍培养,提升学校群体育人艺术
我们认真落实市教委的《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文件中提出的对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详细要求和实施策略,加强对教师育德能力的实践评价;注重结合校本研修,通过研训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大力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240校本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听德育讲座。
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评比,同时,学期末举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交流会,考核评比德育工作先进典型,继续输送优秀班主任参加市区级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德育载体,大力架构“两纲”课外体系
1、积极开展第五届“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举办“苏州河——母亲河”诗歌朗诵会。同时,要积极开展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活动,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2、组织“奥运回眸”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重温奥运精彩瞬间,深刻体验和践行奥运精神。
3、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组织十月歌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验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4、大力推进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开展“精彩世博、文明修身”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世博的历史与发展,并积极宣传世博,为世博贡献力量。
5、开展涉台教育周活动。涉台教育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有效抓手,学校在“涉台教育周”中要努力落实“六个一”:(1)一次升旗仪式;(2)一堂主题班会;(3)一次现场会;(4)一期黑板报;(5)一篇主题征文;(6)一次网页制作竞赛,不断深化涉台教育的成效。
6、以节庆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感。利用中秋等国定假日,结合探究性课程的开发和社会实践,开展探究节庆文化、重温节庆习俗、学习民族技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节庆传统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逐步吸纳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从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7、组织开展以“用心去感悟 发现身边美”为主题的普陀区第五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通过故事、征文、格言、心理剧、绘画、生活调查、摄影等活动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视角,感受、发现和欣赏学校的美、家庭的美、社会的美,提升师生、家长关注美、欣赏美、理解美、体验美、提升美、创造美的能力,共建和谐美好生活。
三、依托网络平台,逐步形成德育科研成果
作为“十一五”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现已成为上海市2007年度家庭文明建设重点立项课题的子课题学校。将由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家庭教育中心指导,进行主题为“’新上海人’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服务指导策略”的课题研究工作。
鼓励班主任老师要力争成为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强调德育研究要与德育实践相结合。经常开展调研工作,进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召开有关的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完成调查报告。
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个案评比、德育论坛等活动,加强德育课题的研究,努力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四、注重校园文化,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1、“营造温馨教室,创建和谐校园”。 通过开展征集“温馨提示语”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关注校园的变化,让校园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也想通过此活动,促使学生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和道德情操。
2、认真学习关于“温馨教室”的建设标准,通过班级人际环境建设、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自身心理环境建设、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把“温馨教室”建设与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营造出创建和谐校园的浓厚氛围。
五、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家校和谐均衡发展
1、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发挥家委会对内支援、参与,对外宣传、联络的积极作用。
2、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通讯等形式对家庭教育德内容、形式、方法进行指导,努力探索内容充实,活泼新颖的家长学校授课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3、继续开展陆小“快乐家庭”评选活动,推广获奖家庭的实际经验,家校合力,共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