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宅小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2009学年第二学期陆家宅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陆家宅小学 2010.11.04 ?次阅读

2009学年第二学期陆家宅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导处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本着“打造师生攀登的阶梯,获得和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夯实基础、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为宗旨,以校本研修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教研活动、专题研讨的质量;以“减负增效”为原则,以常态显成绩,进一步加强教学的日常管理,提升管理品质和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关注教师的不同发展,提高教研组长的执行力和学科组织力,凸现骨干教师,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继续开展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学增效;进一步深化“科技、体育、艺术教育”特色;进一步开发、完善拓展和探究课程,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指导,整合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
一、细化制度、加强管理,全面提高质量
教学流程管理是一项科学、细致的系统工程。扎实推行"精细化管理",是推动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我们把制度建设的重心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技能获得层面。努力建立与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动态化、精细化的管理,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本学期学校认真分析学校现状,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做出科学、准确、适度的定位。1、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解读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普陀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实施要求》,领悟精神,落实行动。
2、进一步明确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流程的常规,用常规控制质量,力求做到备课有针对性;上课有有效性;作业有多元性;辅导有反馈性;评价有激励性。
3、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1)制定、实施《教研组建设评价表》、《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评价表》、《课堂教学反思评价表》,创新教师管理载体,努力提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自觉性。
(2)教导处结合月考、期末考核,对教研组及全体教师进行备课检查4次,作业检查3次,教研组手册检查4次,听课记录册检查4次。
(3)完善“学校调控、教研组互控、教师自控”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教导处加强家常课的听课与指导,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对于教学能力薄弱教师,实施跟踪听课;校级监控每学期四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明确的改进措施。教研组长负责,加强年级常规质量监控,共同设计好平时的练习卷、每日一练、单元测验卷,单元测验卷电子稿由教研组长收集,期末交教导处。组长应对各年级练习卷、每日一练、单元测验卷,进行审核。指导教师及时完成质量分析。
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手段要巧,辅导要勤,评价要活,质量要高”。认真参与教研、听课,校级骨干教师每学期展示或研究课不少于2次,其他教师上实践课不少于1次。教研组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跨学科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节。听课时认真记录,做到有点评,促进“优质生拔尖,中等生提高,特长生发展,学困生转化”的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继续开展校内专项调研,对薄弱学科进行现场“诊断”、“会诊”,推动底部提速改进,协助被调研者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能。
本学期我们有序地组织了2轮对三年级和一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学专项调研。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项调研小组通过听课、检查作业、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座谈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视导,分学科写出了调研诊断报告,并组织了调研反馈会议,向所有相关教师进行面对面谈话,提出其教学、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出改进意见,商讨改进策略。同时,我们辅以跟踪监控,及时了解相关年级、教师整改情况,以有效地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 关注素养,合作联动,促进主动发展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互动合作的联动教研新机制,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为了解决校本教研中的瓶颈问题,提高校本教研含金量,我们在合作联动教研方面作了尝试。
1、专业引领——求得教育学院专业支持
我们基于自身发展,与学院共建以提课效和促发展为宗旨的教师教育共同体,依托区教育学院骨干教师顾问团,张计蕾工作室,求得最大化专业支撑。一年来,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我们都邀请了教研员来校指导,其中语文学科三次教研活动,其中一次区低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数学组一次区教研活动;英语组四次教研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在专家引领下逐步成长。
2、校际联动——习得兄弟学校宝贵经验
我们直面教师、学校发展中的真实困惑与问题,在教育学院的支持下,依托小学教研室的专业支撑,与武宁路小学、浙江省沈家门中心小学、新疆呼图壁县中心小学牵手,形成了“横向外联、纵向深入、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有组织的定期的教学研讨工作会议,共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今年5月接待了新疆呼图壁县中心小学等6位教师来校参观活动,受到好评。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提高研修实效
1、加强教研组长队伍的指导与管理,切实提高教研能力
学校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网络,制定出《校本研修行动方案》。教导处每月召开教研组长、学科组长例会,就组长职责、目标管理与策略、教学问题的解决、科研课题实施等方面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2、加强对教研活动的指导,力求有效。
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教研组继续开展以课例研究和课堂教学展示为载体,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校本研修,各教研组认真学习学校及教导处工作计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通过组内同伴结对,定时定内容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切磋教法学法,上好推门课、研讨课、展示课,积极开展观课、评课,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现场观察及数据分析,寻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形成“合作互动、科学有效”的观课文化。通过这样的群体培训策略,形成协作性和反思性的组织文化,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实效,实现合作教研智慧共享,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以教学评比为契机,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结合第二届“普陀杯”教师专业能力评优活动,以校本研训为平台,以本校教师专业能力评优为载体,大力开展教师行动研究,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实践活动和学习讨论活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改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学效益。
本次区教学评优活动共有7位教师参加了数学、音乐、自然、信息科技、劳技等5门学科的校内评比,学校行政全员、全程参与了各教研组教师的说课评课、课堂教学展示、课后评析答辩这三阶段的反思教学活动。形成课堂实录6节,教学设计、教案、案例、反思共6篇。各教研组结合本次教学评优活动,大力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的活动,又一次经历了从常规理论学习,到新课程标准分析与研讨理念的更新,一次从预设理念到临场应用,实践检验的过程,这种开放、动态的评优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潜能,真正地实现了行动中成长的理念。
4、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提高教研效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研实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我们转变观念,将教学、科研、培训进行统筹,形成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将教师的240培训与教学工作相整合,结合2009年新一轮教师实践性课程方案,以“课堂有效作业设计”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主体作用,通过课程实践和有效教研帮助教师寻找在作业设计、辅导、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归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逐步提高教师有效作业设计、辅导、评价的能力,最终达到实现“轻负优质”的目标。
四、职务培训与教务管理
1、师训工作
教导处根据区师训部的要求继续分德育、教学、科研三个领域制订出2009年教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并上交师训办公室,得到了师训办的认可。于20010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教师实践性课程12学分的任务。
2、学籍管理
教导处整理了学生转进、转出、学生花名册、学生变动情况等各类数据统计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学籍管理数据准确无误,实现电子化管理。完成了2009年五年级毕业工作,毕业28人,1人结业、完成2010年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招生69人.

2010年6月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陆家宅小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1 16: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