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智慧,助力成长
——2013学年第二学期金洲小学教导处工作小结
一个学年又在忙忙碌碌中悄然而过,本学年度我校教导处在校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我们以“上海市学生学业绿色质量指标”为基准,深入“生态教育下绿色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帮助教师先行确立了“基于绿色标准,让教学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力求课堂教学体现“教”(以学定教)和“学”(自主学习)的两大教学改进,逐步构建“扎实、灵动、生长”的课堂文化。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研组特色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深入教学一线,为教师和学生服务。针对我们开学初制定的的教导处计划,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务任务,取得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下面就教导处本学期的工作作一回顾:
本学期重点工作:
一、聚焦课程教学,促进师生成长
1、执行课程计划,进行课程建设
本学期,我们继续深化学校课程建设。规范执行学校课程计划,精心实施基础型课程、积极开发拓展型课程、有序推进探究型课程。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建设,各教研组根据本组特点,组织教师开发与设计体现校本特色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校本课程。
改进教学行为,追求绿色质量
(1)夯实教学五环节,加强教学调研
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注重课堂教学效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夯实教学五环节。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定期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组织好阶段性学科质量测试。注重教学指导与改进,重点加强对薄弱学科和困难班级的调研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使精细化教学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有效性。
月份 重点检查内容
2月 备课(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情分析)、听课
3月 听课(推门课)、作业(教师批改、学生书写)备课:(二度设计、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渗透“两纲”教育和“生态”要素。)
4月 期中质量监控(网络阅卷)、听课、作业、课外阅读网上检测、
5月 听课、阶段性测试、个性化作业
6月 期末考试(多元能力考核)、质量分析、案例评比、作业
(2)加强练习设计,进行分层教学
我们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加强了练习设计,提高练习实效。进行练习设计的研究,做到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练习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认真使用好“课堂5分钟小练习”、“周周练”“天天练”和其它配套练习,使作业设计更加体现学校实际,更有针对性。及时反馈,每周分析,跟踪研究,进行练习再设计。给学生有当堂练习的时间,当堂练习,当堂反馈,提高课堂即时效果。
(3)强化质量意识,提升毕业班质量
质量是民办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加强毕业班工作以及各年段各学科衔接与把关工作是我们教导处教学工作的重点,尤其是提升毕业班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期中考试后,我们分别召开3-5年级期中教学质量反馈研讨会,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师个人的教学策略。我们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题型,发挥团队智慧,取长补短;要扎实基础,强化训练,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精选练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优补差,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加和谐、友好的环境,使成绩再上台阶。
(1-4年级学科期末质量分析)
这次五年级的毕业考试是采用的等第制,在这里我们就做简单的反馈。我们虽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毕业了,但是今年9月,他们还将面临区的质量调研,所以毕业了。并不代表都结束了,所有的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也做好了相应的计划和准备,暑假里,他们将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一些后进生进行补差补缺,让我们用掌声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二、创新教研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1、加强校本研修,提高研修质量
我们以“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实践体验课程的研习为载体,继续开展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模式的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在学习、研讨、实践、反思、改进中成长。(每人每学期组内研究课不少于2节,每人每月组内家常课不少于1节。另对有需要的教师教导处和教研组进行跟踪辅导)建立备课组、校区教研组与全校教研大组三级教研体系,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让教师之间能经常有效地交流体会、切磋技艺、分享经验。教研活动围绕教研课题,每次活动有主题,进行主题式教研,使讨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个论坛 《支架式教学实践主题讲座》
二本作品 一年级儿童诗集《小笨鱼》、五年级毕业作文集《聆听童声2》(2-3月)
三个评比 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乐学杯评比、学习型教研组评审
特色活动 网络活动:期中网络阅卷(3-5年级)、网络阅读评价平台、网络英语练习
丁莉语文名师工作室展示活动(4月)
相约课前、翻转课堂、一年级英语项目、儿童阅读、台湾元智课程
2、组织教学评比,提升专业能力。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金洲小学小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组织我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校内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以及市“乐学杯”课堂教学评比,挖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效开展“师徒结对”。通过徒弟汇报课、基本功竞赛、“优秀师徒”评比等,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数学故事)
这次青年教师赛课,给评委和观摩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态自然亲切,板书美观、合理;注重细节、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环节流畅、教学理念创新等,这样的字眼时常出现在评委老师的口中,我想这既是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肯定,也是对青年教师发展的一种激励,更是对青年教师个性化特征的一种赞扬。展教学风采,让青春飞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让我们感受到,青年教师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必备力量,真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美哉,我们金洲青年。
3、落实考核细则,争创优秀教研组。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悟。“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学校从青年教师的自我需求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与丰富的团队主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在倾情投入中增长才华;主动融入团队,从而体验职业生涯的幸福感。
迎挑战与机遇,思不足与改变
2014年9月,学校因大修,将面临由原本一个校区的教学改为分两个校区教学的状况。大修后的金洲校舍无疑是让人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可是,严峻的事实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思考一:2015年1月,区教研室还会进行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质量调研吗?这半学期,我们该如何对毕业班的质量进行管理?
思考二:2015年3月,上海市教委将对普陀区的教研组工作进行调研,那么教导处该如何督促各教研组克服各种困难,在这半学期正常有序的开展教研活动及教学工作?
思考三:新学期,一年级的语文教材要进行“瘦身”,对于我们的“非零起点”学生,我们该如何根据市教委的相关精神,做好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
思考四:学校不断有新教师加入,在欣喜的同时,我们该如何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如何创设多种途径,搭建平台,促使他们尽快缩小与成熟型教师的差距,提升整个教研团队的实力?
基于以上几点的额思考,我们还将积极与校长室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制定在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导处计划里。 展望下学期工作,教导处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只有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改进,在完善中发展,相信今后的教导处,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工作目标会更加明确,工作作风会更加硬朗,工作思路会更加清晰,通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工作。
四、《融合团队 提升自我》学习型教研组展示
“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的每一个教研组团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不断的攀登过程中,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每一步都为跨越式的发展奠定基石;在实践中,我们深刻领略到跨越自我、挑战自我的无限乐趣!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最佳的表现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掘每一个孩子的表现潜能,让我们的课堂因表现而分外精彩!(潘校长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