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根据上海疫情防控要求,从3月7日起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教务处基于此特殊背景,开展了提升线上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秉承“立人立己优质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加强教学管理为手段、减负提质为目的,持续关注线上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现就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管理
1.充分准备,线上教学有保障
第一,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制定学校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建立了以固定腾讯会议号为载体的线上班级。各班学生进入各自班级的腾讯会议号,进行一天的线上学习。任课老师可以在不同的班级切换进入授课,形成了家长心目中的顶配线上教学模式。
第二,加强线上课堂教学的监控。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深入各分管学科,根据各班级的腾讯会议号进入授课班级进行巡课监督管理。教务处安排巡课员,对上课期间的每节课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每日课后将各班级的上课情况反馈给分管领导,予以改进。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听评课,帮助教师提升线上教学水平。班主任每日随班听课,及时纠正直播课中学生发生的问题,协助任课教师解决突发事件。
2.有效教研,云端课堂添精彩
第一,加强线上教研活动的开展,形成“三校一体化”线上教研模式。根据学科,重新整合附校、西校及南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确定活动召集人,以固定的腾讯会议号开展每两周一次的线上教研组活动和每周一次的线上备课组活动,活动主题依据本学期学校的教学计划的主题开展。校级领导和分管中层干部分按照分管学科深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指导线上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效能,指定教务员巡查,有效地保证了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正常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居家教学至今,共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表通讯稿6篇、学校网站发表通讯稿33篇。
第二,各教研组继续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本学期在“双减”、“双新”背景下,开展以主“课堂实施程序化”为主题“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打造优质课堂。本学期,克服线上教学的困难,开展了两轮优质课的展示,第一轮以备课组为单位,第二轮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两轮的展示活动中,共开设43节公开课,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了平台。在此活动中,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教研组总结了线上教学的经验,为后续线上教学提供了优秀的课堂实例。
第三,根据区教育局开展的在线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各教研组提交了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育教学案例共15篇。其中,初中化学许洁老师撰写的《基于数据分析的在线教学个性化开展的经验与困惑》、初中道法姚雪微老师撰写的《疫情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关混合式教学思考》和初中语文李妍老师撰写的《学弈》教学案例,送交教育局参评。根据在线教学的特性,初中劳技备课组,结合自己学科特点进行了单元作业设计,以第四章《编织成型》第一节《生活中的实用结》撰写了案例,得到区教研员张杰老师的肯定。
3.作业设计,双减落实呈实效
继续做好“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各学科基于单元作业设计,依据学科目标梳理规划单元内课时作业内容,合理利用好“高质量单元作业设计”,针对实际整合资源。明确线下作业布置要求:小学1——2年级没有线下作业;3——6年级线下作业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7——9年级线下作业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控制作业总量:备课组提前一周上报教务处一周作业备案——班主任收集每日各科作业并上报年级组长——年级组长汇总上报教务处——教务处进行作业公示。
4.分层辅导,各类学生有提升
探索各年段线上分层辅导策略。在“双减”、“双新”背景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帮助解决个别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低年段学生,尽量在课堂内进行作业讲评,并督促当堂完成订正。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在8、9两个年级开设4点半——5点半的爱心线上辅导班,每天安排不同的学科,采取自主报名、随机参与的方式,为学有余力想进一步提高的学生答疑解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综合评价,教书育人重过程
第一,领会市区教研室关于“2021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各学科六至八年级学期综合评价实施建议”的精神,组织各教研组学习文件,依据文件制定各学科的学期综合评价方案,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业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实行等第制,赋予“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第。
第二,开展评“星”活动。各学科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学习反馈开展了“课堂之星”、“作业之星”、“进步之星”、“探索之星”的推选,班主任综合各科情况开展“线上学习小标兵”的推选工作,并在结业式上予以表彰,让学生有获得感。
6.承上启下,各项工作有保障
第一,根据区教育局下发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比赛的通知》(沪教委语〔2022〕1号)精神,积极组织学生教师参加“‘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微课大赛”,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美,体验生活,提升品味。
第二,在校办的配合下做好线上校园开放日的资源准备,按节点完成一、六年级招生的相关工作。
第三,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初三年级的复课教学各项工作。教师根据线上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线下的适应复习迎考教学,重点在查漏补缺。通过适应性练习做好质量分析,进一步调整复习节奏,提高学业成绩。
第四,做好初三年级学生艺体特长生的招生工作、信息核查、报名、材料整理及后续的中考工作。
(二)课程建设
1.拓展探究课程:
继续落实完善拓展探究课程的“六定”制度。开学前两周已经汇总了各课程的12课时教案,并进行存档。因疫情原因,本学期的拓展探究型课程只开展了一次,但仍在课前,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规范课程各环节的管理,并增强课堂巡视工作以确保课程的质量。为综评录入工作做好保障,已完成了各年级拓展探究型课程综评信息的收集、校对与录入。根据区、学校方案的要求,将在本学期结束前,在八年级开展探究型报告撰写的线上培训工作,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报告检查、修改,并填写评语。
2.艺术体育科技工作:
艺术:疫情居家期间,艺术组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多项活动并获得多方赞誉。如“‘艺’起抗疫 温暖同行——上海市学生艺术团及联盟抗疫活动”征集活动。普陀区中小学生“齐心抗疫情,发出好声音”视频直播活动《霁雨阳光》。上海学生戏剧联盟“艺术不下线”线上“云表演”展演活动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抗击疫强我们在一起》。宣•邂逅经典之作----华童越剧社•话剧《读古诗•寻隐者不遇》(原创)。上海学生交响乐联盟——用音乐传递战“疫”必胜信心,作品《上海无恙,中国无恙》。2022年中国音乐小金钟管乐独奏展演。上海学生合唱联盟“音”为爱 “艺”同行线上活动。“艺”起前行温暖你我,合唱团《我们把春天拥抱》。上海市教育电视台“六一”云晚会录制《我们把春天拥抱》。央视频“六一”云合唱展演《让爱看得见》。2022年上海市学生合唱节节目展演筹备。普陀区学生艺术节单项比赛。校六一“艺心云和 晋梦飞扬”云展演组织活动。
美术:美术组教师为丰富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活动。普陀区消防宣传海报设计,普陀区学校五育节(美育节)中小幼书画摄影专场比赛,普陀区单项赛(动漫画和工艺),普陀区青少年摄影创作实践活动,5月,全校学生参加校艺术节会标设计活动,并开展网络评选。多名学生在2021年“阳光天使”杯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第三届“闪闪的红星”——2021年青少年作品展活动中获奖。
科技:为落实“上海市科技特色校”争创计划,科技组教师群策群力,制定并完成校科技竞赛教师分工、课程申报等工作。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第二十届普陀区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第3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工作,生态文明系列教育-2022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系列实践活动,第八届上海创客新星大赛活动,“环球自然日竞赛”,“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方法无限实践活动。完成“第十一批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申报初评”工作。五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发布微信公众号后,受到区教育局关注,并进行了转载。不少同学在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金钥匙”科技活动决赛,2021——2022第十六届上海少年科技智多星活动科技小报项目,2021——2023第十六届上海少年科技智多星活动创意项目,第七届上海创客新星大赛普陀分赛区创客嘉年华,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青少年自然笔记展示活动区赛,第十三届上海市青少年金钥匙科技活动普陀区赛中获奖。
体育:因疫情居家,多项体育活动和比赛相继取消,体育组教师除认真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先后完成了体育综合评价工作和普陀区体育先进系列评选活动。
(三)师训工作
1.师德建设
继续做好青蓝师德文章的修订工作,将青蓝师德演讲文章汇编成册《海纳百川求卓越,明智谦和事躬行》,共收集三校青年教师54篇文章,发全校教师学习;聘请晋元高中张少伯老师作“经师易做人师难为”师德专题讲座(因疫情延至下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督学杨国顺师的专题讲座“新时代教师的学科育人”
;组织老师学习“导师在线行动小妙招——打开线上教学期间家校沟通的正确方式”。
2.青蓝工程:
(1)青蓝培训
召开见习青蓝师徒迎新座谈会;组织青蓝学员观摩“优质线上课”,组内必听,组外课二节。做好青蓝手册检查反馈和学期中评价;做好疫情期间借助“青蓝工程”开展“云端带教”,保证了线上教学的“空中优教、线上优学”。
(2)见习规培
见习教师中语幸鑫、中数姚雪萌、张晓璇等在组内开展线上说课、开课等。做好12位见习教师规培录用校考评工作,制定录用校考评方案,完成我校对各位教师的见习情况考核,考核评定意见和考评结果汇总报区师训办。我校张晓璇、幸鑫、孙蕴春三位见习教师表现优秀,入围区“新蕾杯评选”。
(3)青蓝实践项目
我校市级实践研究项目已顺利结项,根据区教育学院的要求,本学期做好申报研究成果向全区交流辐射的工作。
3.骨干队伍
做好校级区骨干信息(第六轮区发展团队指导团队和实践团队成员)的更新和上交(信息公开);(2)指导教师完成2021—2025个人新五年规划的制定;做好各基地校工作室的管理。目前学校共有9个工作室基地(学科类6个、管理类2个、科创类1个),工作室挂牌顺利完成,每两周的活动正常开展。
4.教师培训
做好“十四五”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申报工作,我校杨莹、高昊老师申报成功,被聘为区级培训老师。做好职初班主任区校级培训工作,在政教处的协助下,共同完成报名推荐、培训管理、专题研讨、作业反馈等各项工作。做好毕业班教师区级培训管理工作,做好报名点到、作业收交、培训指导督促等各项工作。做好附校和西校市信息能力提升工程2.0通识课程全员培训工作,经过多次督促指导,我校西校、附校共282人全部提前完成培训任务。
2022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