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的疫情打乱了本学期的正常教学工作。根据疫情的发展,区教育局的相关政策,学校的具体布置,教务处及时调整教学的日常工作,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
1.教务处组织了晓黑板平台技术运用的专题培训,让一线骨干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运用平台上现有的功能进行作业布置、互动讨论、评价反馈。在线上教学开始前,组织教师进行了全员模拟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为空中课堂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2.做好学生观课渠道以及使用网络平台的信息统计,确保学生能顺利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对于无网络设备的学生进行排摸。在教师志愿者、总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本校区1268位学生的所有学科教材的分拣、装袋、包装、发放工作,对于个别在外地的学生,也及时告知电子教材的下载方式,保证在学生线上学习之前教材到位。
3.落实《晋元附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增强对任课教师课后互动指导与名师授课的互补性,教务处拟定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在线教学课表和在线互动工作的说明与要求》、《关于网上听评课要求》等文件,指导教师有序开展线上辅导,提高网络课程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与针对性,提升学生在家学习品质。
4.在学校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安排下进行分书工作。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调动了学校部分青年教师将全校仅3000多份学生用书整理-包装-封箱-贴家庭住址-快递运输到每个学生手中,并且妥善做好了后期补缺工作。保证每位学生在网课学习期间人人有书。得到了广大家长认可。
5.完成区教育局宣传科布置的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中小学课堂】板块征集各类课程视频的工作和在线教育优秀案例征集的活动。在教研组长的配合下、老师们的努力下,尽管是疫情期间,各种的不便,也收到了老师们提供的8个课程视频。经过筛选,报送薛平、林崟奕、丁莹3位老师的课程视频。收到全校优秀案例共12篇,涵盖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经过筛选报送初中道法组丁莹老师撰写的《同心战疫克时艰 云端教学不松懈——晋元附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案例。
6.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帮助老师们及时改进和完善线上教学,设计了在线互动学习调查问卷并据此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师能够根据学校的要求做好线上教学的工作,学生也愿意跟着空中课堂和自己老师的互动完成学习任务。教务处根据问卷的结果及时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再次强调学校的线上教学要求,督促老师规范教学。
7.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开展好“云端校园开放日”活动,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区适龄儿童家长展示学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办学特色。为确保升学工作顺利推进,4月5日根据普陀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分别对童的梦万里园、童的梦颐华园、李子园幼儿园近400位家长进行入学政策宣讲,让家长对入学政策、操作流程了然于心,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4月9日,为万里社区相关家长开设了主题为“幼升小,你准备好了吗?”的晓黑板直播课,解答家长的升学热点问题,指导幼小衔接,尽己所能答疑解惑服务社区,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
(二)稳慎有序,开展复学工作
1.为保证稳慎有序做好线下复学的各项教学工作,合理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务处制定了《5月—6月教学工作补充意见》。这份意见有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要求、有教师听评课要求、有优化教学的基本环节要求、有细化到每天的教学计划安排要求,更有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责成教研组长传达到每位老师,做好返校复学的教学工作。
2.为配合9年级理化实验考试,严格规范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员明确实验室每天通风消毒,两个班级之间不得连续使用;学生进实验室专人专座、安排好座位表;实验器材使用后及时消毒,保证不同班级安全使用;任课老师上课期间,实验员全程协助。
3.在体育教研组长的帮助下,完成制定《学校疫情防控期间体育教学实施方案》,规定了体育课、体活课的上课要求,包括器材场地消毒、学生室外活动要求、划分区域上课等,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尽力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体育教学环境。
4. 根据区基教科的工作布置,完成在校在籍的六、七年级学生2018学年和2019学年第一学期基础型学科成绩以及科技、体育、艺术竞赛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统计,为2年后的中考综合素质评价做好准备。
5.为八年级学生参加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目考试,帮助历史备课组完成《学校历史学科日常成绩评定方案》;在教务员的帮助下,完成八、九年级学生的考试报名工作。
6.有条不紊地做好疫情下的一年级新生集中验证日工作。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进行错峰安排,确保安全有序完成集中验证工作。
二、课程
1.科技:为让生态环境进一步为师生服务并为后续的国际生态学校复评做准备,科技组在原有植被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凌霄这种植物。在增加校园植物物种的同时,让学生能欣赏美、并享受其带来的实惠。为了弥补生态园中动物难以观察的不足,科技组在学生走廊墙面设计了两块学习版面,分别是“中国珍惜鸟类”和“昆虫世界”,帮助学生对鸟类和昆虫有进一步的认识。本学期组织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有: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20普陀区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环球自然日2020全球总决赛(上海)、上海和武汉两地中小学生线上系列“战疫”活动、上海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第三十七届“浪花杯”中小学生模型大赛机器人竞赛项目、第十一届上海模型节系列活动模型设计制作活动机电模型项目无人车模型驾驶任务赛。第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意二等奖;第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普陀区第三十七届“浪花杯”中小学生模型大赛机器人竞赛项目射门一等奖2个;普陀区第三十七届“浪花杯”中小学生模型大赛机器人竞赛项目爬坡竞速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普陀区第三十七届“浪花杯”中小学生模型大赛机电模型竞赛项目智能模型。
2.体育:积极落实学校布置的工作,完成了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优秀学校体育科学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普陀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体育干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征集活动,2020年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和“抗疫下的教与学”主题征文活动。其中黄可儿的《小球运动对中小学生视力影响的文献综述——以乒乓球运动为例》一文入选上海地区推荐论文至全国参加评选。分别完成了2019年体教结合的评优工作;2019年体育工作年度报表上报工作;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工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区级体育赛事信息录入工作;朱忠辉老师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体育综评指标体系平台研发推进研讨会的交流;2020年体育中考日常分的评定录入及上报工作。
3.艺术:在上海市教委下属学生舞蹈、合唱、戏剧的牵头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艺术组隔空云录制了《妈妈的长发》《加油,武汉!》《祖国我爱你!》《我的祖国》4个作品,向所有为抗击疫情忘我付出的每一位工作者致敬!作品相继登上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bilibili软件平台、并在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APP”专题呈现。协助校办、教导处完成学校外墙宣传栏的资料收集工作;参与普陀区2020团区委五四云合唱、普陀区“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学校荣获第四届全国美育大会人文与审美素养教育先进单位;华童艺术团荣获上海市第十二届优秀管乐团队管乐发展贡献奖、金奖、第一届上海市中小学生戏剧节团队一等奖。美术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活动和比赛:在上海市“阳光天使”杯学生艺术作品展,江易川同学获上海市绘画二等奖。3月,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摄影作品比赛。4月,组织学生参与“我印象中的海军那些事”绘画活动,我校有6件艺术作品参与微信投票,其中有4件作品获得200多票的支持,其中作品《海军》获504票,获得最高人气,《乘风破浪 和平力量》获335票,人气第二。
4.拓展研究: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团结互帮的教师队伍是深入开展拓展、研究型课程活动的关键。本学期的区级教研活动依托线上模式。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并通过区级教研内容学习、案例研究与实践,继续了解拓展、研究型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明确课程开发的要求、程序和策略,掌握课程设计、组织、指导、协调和评价的技术,从而提高教师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能力。
三、师训
1.教师培训:
(1)做好寒假“四有”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根据区全员培训要求上报学员信息,并让教师根据需求对区师德素养的“四有”2学分按“十三五”和“十四五”进行计分需求统计上报。做好四有培训的学习网站的下载、学习卡号的注册、学习操作的培训、完成情况的跟踪指导,保证全体251位教师在3月初提前全部完成培训,学校将各组的学习成果汇总,组织教师完成“四有”学习的网上问卷。2月24日,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组织全体教师就本次学习开展了“作为一名普陀教师,如果立足本职岗位,坚守师德、不忘责任担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发帖讨论。最后撰写了“不忘初心承师道,牢记使命铸师魂”的通讯。
(2)做好疫情期间“教师在线教学培训”工作。通过电话通知到每位教师,保证所有教师参与“2月15-19”四天的电视培训。由组长组织线上交流研讨,上报学习照片和学习成果。学校汇总撰写了“群聚智慧,携手行动”的通讯报到,及时上报区教育学院。
(3)做好疫情期间2020春市区课程报名工作。首先对所有缺分教师进行排查。然后组织教师于3月2日-14日完成个人信息的更新和修改;指导教师完成市区网上未评价课程的网上评价;组织市级缺学分的教师于3月15日开始网上报名选课。
(4)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2.0”校本研修课程培训。下发学习指南,提供丰富的学习课程,根据学科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在疫情期间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每位教师在学习完成后撰写学习笔记,上交个制作的微视频或晓黑板教学实施截图,教研组还组织教师们进行在线研讨,共享培训成果。学校汇总培训成果撰写了“技术赋能,助力云教学”的通讯。
(5)对学校市区缺分情况每月统计,并及时通知缺分老师报名区级团购课程“育德:滴灌生命之魂”、“国学经典与育德智慧等”,保证学校教师师德类学分的达标。
(6)对知识技能缺分教师进行统计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对照“区个性化研修学分申报条件”对个人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梳理和材料整理,提前做好申报准备。
2.团队发展:
(1)继续做好区第五轮发展团队基地校的工作,本学期工作室主要活动内容:
余晓东体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本学期活动因疫情影响,活动全部采用线上腾讯会议进行,活动时间单周五下午一点到三点,主要内容有:1、交流讨论制定线上体育教学方案和课后练习以及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5月12号阿基米德直播复学后体育运动及心理疏导内容的交流讨论以及直播并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陆斌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展开了“聚焦核心知识,发展核心素养”等多次优质课观摩评课和专家讲座等活动,通过一次次活动的扎实推进,工作室的各位学员不仅见识到了优质课的诞生,而且促进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
周瑞山生物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主要开展线上培训学习,紧紧围绕工作室研究课题的进展,任务分配跟踪等。04月26日 周瑞山工作室带头人在阿基米德做了题为《19个生物等级考易错知识点解析》的直播,工作室成员积极配合参加。
彭菁政治高级教师指导团队主要围绕专业性著作学习以及网络教学探讨,为提高团队科研能力与素养,利用微信网络,团队成员开展了有关申报区级课题经验分享会交流,课题如何撰写等实际科研问题,同时组织网络读书会,分享有关微课,单元教学等内容书籍的阅读心得,为未来课题申报做准备。
陆燕语文高级指导教师团队工作室本学期将市级空中课堂课程与日常教学计划相结合,及时通过微信、钉钉和腾讯会议的等在线形式的交流与教研活动,除了提前对空中课堂的课程进行有计划的备课与记录,还通过在线形式交流、学习和内化空中课堂的教学流程与方法思路。
杨莉地理高级指导教师工作室组织网络教学备课教研,筹备《农业的分布》研讨课,组织“阿基米德”直播培训,指导编写区级网络教学资源,组织参与编写各课时练习等学生指导材料,指导学员编写《世界的人种、宗教和语言》等章节内容。
(2)继续加强我校区骨干团队的辐射引领作用。
音乐高级指导教师柏琳工作室积极开展“空中课堂”的实践和探索,本学期共开展云活动10次,带领工作室学员积极参与市级《在线微课制作技术工具的使用指导与经验分享》的培训工作,指导学员吴晶晶、陈玥铭、晋元附校沈琰敏老师完成3个微视频的制作,并在上海市教研室平台发布,供全市音乐教师交流分享。带领晋元附校三年级音乐教师参与了区教研室“空中课堂”网络教学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由教研员作为经验案例在区小学音乐教师微信群中分享;完成普陀区美育协会子课题《探究音乐特色教学有效方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结题工作并撰写结题报告;撰写通讯稿《聚心凝力 “艺”起抗疫》、论文《架起空中课堂 实现共同成长----晋元附校音乐教研组开展“空中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参与区教育局“抗疫下的教与学”主题征文评选;协助赵菡、沈琰敏老师完成《新媒体信息技术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以艺抗疫以美聚力——小学音乐学科开展空中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两篇论文的撰写修改工作。
物理学科带头人沈倩如工作室本学期主要活动包括:在2月至5月,全市开展“在线教学”期间,围绕区域研修主题“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进行线上研讨和研究。3月13日,三位成员老师向全区物理教师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其中包括铜川学校陆思思老师的《基于市级网络视频课的课前导学设计》、上师大附中黄旭峰老师的《基于市级网络视频课的课堂互动设计》、洵阳中学王珊珊老师的《基于市级网络视频课的课后作业设计和反馈》。4月29日三位成员在沈倩如老师的指导下,分享了正式复课后,初三教师如何开展复习课教学的经验交流,其中包括晋元附校孟振骏老师的《整合教学优质资源,提高复习课有效性——战“疫”时“课”备课组复习策略初探》、钱小敏老师的《基于学情,针对中考,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及宜川附校李宁老师的《精准施策,备战中考》。
目前学校有20多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和高级指导教师团的学习,学校区级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3.校本研修:
撰写学校2019学年校本研修总结,完成校本研修课程名单(包括师德类和实验体验类),做好校本学分设置,根据学分上限要求设计好师德类和实验体验类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根据区师训办的要求完成全校教师的校本学分平台赋分工作,收交整理各教研组的校本研修作业备查。制定2019学年的学校校本研修总体实施方案。开展了立己立人之实践研究之——“对标、有效”,与学校磨课工作相结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实践体验培训安排,制定本组的研修计划,完成2019学年校本研修学分上报和录入工作。
4.师德建设:
确定学校师德主题“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寒假期间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共阅读20多本相关师德书籍,开学初撰写了“ 我和于漪的故事”征文28篇,收到读书心得17篇,本学期在“三年内青年教师群”内开展师德征文交流分享活动,学期结束已完成师德文集初稿。
5.青蓝工程:
(1)结合疫情期间教师线上教学工作,学校充分发挥“青蓝工程”的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多做老教师的“师傅”,而老教师则用自己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在线备课,强化知识细节。师徒们团结互助、经验共享,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也帮助了老教师更快适应信息技术难题。线上云课堂期间,老教师正确引领,青年教师方法独特,教学路上互促互进,师徒携手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质量。
(2)继续借助“晋习社”学习群做好学习交流。将新的青蓝学员加入到群体中,根据党支部的要求,组织青年教师交流学习强国心得、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心得等。
晋元附校教务处
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