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高级中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沈亚辉物理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晋元高级中学 2008.04.21 ?次阅读
沈亚辉物理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一、 领衔人介绍
沈亚辉,现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后备人选,普陀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物理教育学会会员,连续八年被普陀区教育局聘为职称评审组成员,晋元高级中学物理首席教师、教务处副主任。
早在1997年就被评为上海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曾两次获普陀区园丁奖、普陀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普陀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瑞华基金杰出教师奖、第十八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普陀区统战部先进个人奖、普陀区教学大奖赛一、二等奖等。
在教科研方面主要成果有:
1、参与《放飞的希望》一书的编写。
2、参与《晋元高级中学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一书的编写。
3、《关于功的定义》一文,刊于《物理教学》杂志中。(与别人合作)
4、参与《选择教育研究与探索》书的编写。
5、《化零为整,归类研究,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网络》一文,刊于《上海教育》杂志中。
6、《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一文,刊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发展研究》中。
7、《影响高中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非智力因素量表的编制》》刊于《物理教学探讨》中。(与别人合作)
8、参与《高考能力导引——物理》一书的编写。
9、参与《物理高考总复习》一书的编写。
10、参与编写《晋元高级中学走班制研究》一书。
11、参与编写《课题研究参考》一书,该书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准予使用。
12、《直线运动的关键知识点和考点归纳》一文刊于《家庭教育时报》。
13《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与《综合评价要成为提高学生互助互补的推动。力》两篇文章刊登于《“中学未来课堂”的探索研究》一书中。
14、《构建信息环境 发展学习能力》一文,于10月19日在第二届全国中学多媒体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作了交流,此文将于2008年1月刊于全国核心杂志上。
15、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教学实习研究项目:《晋元高级中学走班制下基础型物理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担任该项目负责人)。
在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博客网上发表的文章如下:
1、《培养青年教师的“四步曲”》
2、《前概念的干扰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3《包袱里还装着什么?》
4也谈复习,并非“重复昨天的故事”》
5、《淡定与从容》
6、《给学生一个精彩的学习空间》
7《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感悟》
二、培养对象
有志于物理教学研究的中学一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获市、区级教学大奖赛一、二、三等奖教师优先。(人数5—7名,以高中教师为主)
三、培养方案
本工作室坚持立足教学第一线,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鼓励青年教师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通过合作互动,在任期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课题和实施策略,引领进入“工作室”的成员提高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本工作室真正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本工作室的培养方案如下:
1中青年教师定位指导
带领中青年教师,在自我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青年教师各自特点,提出发展性的定位建议。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出具体要求,并予以积极指导,对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训。结合教学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和诊断,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把握教学内容,包括对教学进度的控制,教学难度和广度的控制。开展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并提供指导性意见。开展定期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制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3邀请有关专家讲学
不定期邀请有关的专家讲学,为教师开阔视野,接触理论前沿,形成敏锐的科研能力创设条件;根据培养对象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潜力,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追踪研究或个别指导,以充分发展其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品质。
4科研课题训练指导 
    由中青年教师在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科研课题,以课题为中心建立课题组带动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科研,籍此提高培养对象的教育科研能力。
5创设各类交流平台
    为培养对象的成长创设相应的教学交流、研讨的平台,开展全区性的公开课、研究课等课例研讨活动,促进培养对象之间的交流和提高。就教育教学过程具体环节相互切磋,促进交流,资源共享,展开互动性学习等,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
6建立学员发展档案
负责对学员的考核、评估和评价工作,建立“工作室”和学员档案。分阶段对学员进行一次公正、合理的发展评估。“工作室”工作结束时,给每一个学员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
四、项目研究方案
㈠研究课题的名称
高中物理新课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研究
㈡研究的意义
    高中物理新课程中提出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所以称为“三维目标”,而不提“三个目标”,就是因为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对过去教学大纲的重大改革,可以给教师们一个明确的信息: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以及开展实验、操作、观察、观测、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是高中物理理课程目标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是每一位物理教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㈢研究的内容
立足物理课堂教学,试从教学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课堂气氛的民主性和学生活动的主动性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并总结出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灵敏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与基本方法,建立一种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
㈣研究的目标
试图从物理学科的角度,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为重点,来探索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既可以推进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㈤研究的方法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精神,调查研究我区物理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高中物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研究。主要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通过活动分析法、个人访谈法、调查反馈法,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现场分析,考察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和本研究中的差异。
㈥研究的成果
全室成员开设研究课不少于三节,完成基于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设计至少三篇,并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若干。
重点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落实,开设相关研究课,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达到发表水平)不少于三篇。
重点研究如何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立一种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并在全区推广,扩大工作室的影响。总结工作室的情况,争取成果出版或发表。
㈦研究的阶段
课题的研究我们分为三个阶段:①理论学习培训阶段;②课题实践探索阶段;③课题成果总结阶段。
本课题研究属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老师们对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还不甚了解。开展理论学习培训,是为了帮助课题组成员做到:观念先行、认识到位,确保研究工作方向明确,取得实效。
课题的实践探索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本课题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课题,课题的实践和探索应充分发挥课题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胆尝试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
课题成果总结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阶段,要把我们实践探索的好经验、好方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并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价值。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晋元高级中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3 16: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