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院附中 教院附中 2015.05.05 ?次阅读
依托资源优势 创办优质学校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摘要
一、学校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定位
办学理念:尊重差异,激发潜能,自主发展
发展目标:优化学校 提升教师 发展学生
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讲公德、辨是非、会学习、健身心、善合作、乐探究、有特长”的德智体和谐发展的合格初中毕业生。
特色目标:学校拟通过校本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特色项目做优做强,形成教院附中的主打教育特色,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出众、动手能力见长提供课程支持。
附中核心价值观:团结奉献,智慧合作
队伍建设:“讲团结、比奉献、有智慧、会育人”
校 训:“诚信、勤勉、责任”
校 风:“自信、勤奋、求实、创新”
教 风:“爱生、博学、严谨、善教”
学 风;“乐学、多思、好问、踏实”
学校发展的实施项目:
l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实验项目)
l 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工作机制
l 积极推进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建设
l 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工作方略
l 建设具有教院附中特色的学校文化
l 建设适应创建区优质学校的师资队伍
l 发挥教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附项目说明)
项目一: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实验项目)
【研究目标】在全面落实上海市初中课改方案的前提下,遵循“尊重差异,激发潜能,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尝试运用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建构主义等教育心理理论,研究开发具有教院附中特色的校本微课程系列,以满足学生自主、多元发展的需求,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生活品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优质化、特色化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项目二: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工作机制
【工作目标】坚持以“两纲”教育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附中特色、操作性强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堂内外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的育人格局。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公民素养和健全的人格。
项目三:积极推进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建设
【建设目标】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方案中课程目标要求,在尊重学生学业基础、兴趣爱好和潜能差异的前提下,以实验课题研究为先导,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优化基础型课程,开发和实施具有教院附中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自主发展提供适合而多元的课程支持。用多彩的课程托起阳光的学生。
项目四: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工作方略
【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普陀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5年),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业基础及个性差异,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习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项目五:建设具有教院附中特色的学校文化
【建设目标】全面落实《普陀区现代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树立“文化立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意识,构建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奋发进取、自主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三年努力,学校文化环境明显改善,学校文化特色初步显现,全校师生员工的文明素养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得到全面提升。
项目六:建设适应创建区优质学校的师资队伍
【建设目标】根据《普陀区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教院附中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区教院师资和信息资源优势,搭建教师研修平台,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拓宽教师培养渠道,着力打造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形成一支“讲团结、比奉献、有智慧、会育人”的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为附中创建区优质学校提供人力支持。
项目七:发挥教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工作目标】坚持以课题项目研究为载体,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教科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和科研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管理机制,壮大教科研骨干队伍,优化教科研环境。切实发挥教科研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