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鼎学校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课堂常规管理规则
金鼎学校 2010.11.18 ?次阅读

课堂常规管理规则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
教师上课,应该按照教案进行。但无论编得怎样好的教案,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在实际使用中是常会有变动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使用教案,而不为它所束缚。
教师上课,应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正确地全面地贯彻教学原则,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为了上好一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目的明确。就是教师和学生对这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目的,心里都是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以教材内容为根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它应既注意知识教育,又注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进行。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成果。
(二)内容正确。就是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教材的安排上,既注意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又顾及了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既注意新旧教材的联系,又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只有内容正确,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方法适合。就是教学方法选择得恰当,运用得恰当,方法适合,才能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局面。
(四)语言清晰。教师讲课,说话要清楚、通俗、生动、富于感情;不太慢又不太快,不太高也不太低。如果说话声音太高,使学生的听觉经常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这样,就很容易使他的听觉中枢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而不能长时间的继续听讲。而且,老是提高着嗓门,时间长了,自己也难免要感到声嘶力竭,甚至难以把课讲完。当然,声音也不能太低,让人听起来很费力,甚至难以听见,这样也会降低教学的效果。
(五)积极性高。在整个课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处在积极的状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积极主动。只有单方面表现积极主动,不能算是积极性高,教师讲课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那样的课,不会是好课,当然,学生的活动完全脱离了教师的指导,那样的课,也不会是好课,教师上课时,应仔细地注视着整个教学的进程,随时环顾着每个学生,注意着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处理好“尖子”、“一般”与“后讲”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进程中的每项活动。
(六)组织得好。整个课的进程,有高度的计划性。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板书,板书写在什么位置,都应按排得非常妥当。整个课进行得井井有条,秩序良好,教师随时注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防止和克服不良现象的发生,随时注意进行组织教学的工作,而且进行得很机智,组织得好还表现在,教师有效地利用了上课时间,不浪费一分钟。
上述几点,都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必需的条件。我们评议一堂课的好坏,就是看这堂课是否具备了这些条件,取得了怎样的实际效果。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市金鼎学校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2 19: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