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小学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普陀区回民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德育工作计划
回民小学 2023.05.12 ?次阅读

普陀区回民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今年正逢学校建校90周年,是学校前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全面总结、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谋划制定的一年。2023年,学校德育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根据普陀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以“厚植红色基因、拓展全球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为培养目标,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综合能力。

二、工作目标

※一条主线:贯彻二十大,奋发新征程

※两大重点:①五育并举②校园小学堂,社会大学堂

※三层推进:立足课堂主渠道,系统实施课程育人;优化“脊梁”工程,全面实施文化育人;加强阵地建设,优化实践育人内涵。

※四大建设:队伍建设、常规建设、少先队建设和课程建设。

※五项载体:思政一体化、德育导师、校园内外学堂、家校共建、少先队活动

三、具体措施

(一)一体化构建,把准德育工作方向

1.重视德育课程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继续立足课题《基于民俗文化教育的小学实践活动课程再设计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的引领下,实施“文化滋养 文化育人”行动计划。构建好“玩转华夏”民族游戏德育校本课程;“锦绣中华”节庆文化课程 ;“小眼睛看世界”普陀大学堂课程;“小熊一派”行规课程。推进校、区德育课程的衔接融合。

2.推进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依托建设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为契机,投身“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在三、五年级中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落实好课程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提升课堂品质。本学期,开展《信仰的力量》主题教育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一首革命歌曲、一个初心故事、一部爱国电影、一个红色地标、一本党史书籍”,引导未成年人在精神文化活动中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种子植入未成年人心田。

3. 深化学科育人长效化建设

依据《上海市大中小幼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投身区德育综合改革工作。深耕课堂,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认真学习《上海市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系列丛书,清晰定位各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学科德育核心要求,探究德育教学策略。本学期,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为主题,撰写一篇学科德育手记。(4月)

4.优化德育评价方式。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学校积极探索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依托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德育评价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学生的道德人格形塑赋能。

)全员育人,提升德育队伍能力素质

1.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核心团队建设,发挥市区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引领作用,每学期开展四个一:坚持组织好一次专题教育,参与一次沙龙活动、撰写一篇育人故事、开展一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区域“引航行动”——结合十四五师训规划,加大全体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建设;“续航行动”——第六届班主任育德能力竞赛与评优活动。重点打造“回小骨干班主任团队”,以赛促优,不断增加青年班主任团队同心协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舞台。

2.持续推进全员导师制。

继续加强全员导师制工作建设,坚持“五项管理”。经过几个学期的摸索和实践,在人人都是德育导师的理念指导下,我校全体师生已做到精准有效配对,完善辅导记录台账。做到: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针对工作有所创新,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坚持应教尽教,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三)五育并举,建设守正创新的校园文化

紧扣“厚植红色基因、拓展全球视野、培养创新思维”的十四五培养目标,开展全覆盖、全媒体、全方位的主题教育活动,传播回小师生继承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事迹,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全力营造良好氛围。

1.用规范教育人

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宣传落实,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文明修身行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用好我校《小熊一派》、《行规漫画》校本课程,增强行规课题成果影响。继续发挥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辐射作用,加强“红领巾监督岗”管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两周一次流动红旗、每月行规星级班、每学期评比行规示范班,塑造校园行为文化。挖掘和宣传各级各类先进人物,尤其是“学雷奖”、“新时代好少年”的突出事迹开展榜样教育,弘扬榜样文化新风。

2.用活动凝聚人

开展“信仰的力量”德育综合主题活动。组建“红星宣讲团”,以少先队员的语言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教室走廊里的党史馆”板报墙报解读“二十大精神谱”;开展主题教育课“信仰的力量”;“星星火炬引方向”六一庆祝活动;“校内小学堂,校外大学堂”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宣传周、劳模精神进校园等载体,形成“一校一微课”、“一校一成果”、“一会一指南”,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3.用文化滋养人

以形成守正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导向,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和高尚品格为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利用午间开展“午间音乐会”、“校园美术展”等,引导少年儿童欣赏美、感悟美、传承美。打造回小“三团一队”,积极参与市区各类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学期,利用各类学科节等契机,继续推出一批学科、体艺科劳等有专长发展的“回小爱豆”。

(四)多元化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

1.巩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建设。加强学生法制、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增强学生和家长安全意识,着重抓好交通、防火等方面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开设每天“午休一刻”,时间为:12:15——12:45,一二年级午睡、三四年级听故事、五年级看书,分年级指导学生合理休息。

2.提高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每两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困境儿童、心理问题学生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干预,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应对疫情,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相关工作要求,加强疫情期心理防护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落实区域24小时热线,学生开展心理援助,缓解家长和学生焦虑情绪。做好在线学习及返校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工作。

3.推进家庭教育指导。落实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强化分年段家庭教育指导,依托线上普陀“馨家园”月末家庭讲座,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完善家长课堂,聘请家委会参与课后服务管理等;召开全校家长会,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分年段开展“校园开放日”。本学期重点做好一年级招生工作。进团教结合,推动社区义工参与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工作。促进家校融合,提升社区、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年级

时间

开放内容

三年级

第七周

三年级女儿节

四年级

第十五周

六一庆祝活动

五年级

第二十周

毕业典礼

 

4.发挥我校“非遗”传习基地学校的课程和活动优势,做好“城市少年宫”建设,辐射带动“非遗”文化特色项目的普及。积极参加大世界传习基地展示活动,参与上海市民族精神展示月活动,将学校资源向社区辐射。依托借助教师、家长和社区等多方面资源,建构起一批层次丰富、内容多样、形式各异,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民族教育的特色课程。发挥我校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作用,组织高中生来校协助拓展型课程等。

5.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开发“普陀大学堂”与劳动教育内容重组,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双减背景下开发“父母成长学堂”,全面推进“生涯学堂”建设,依托“普陀区中小学生涯教育基地联盟”,结合劳动教育课程,推广各行各业劳动成就、树立学生身边的劳动榜样,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生涯体验。

7.继续落实一至三年级体育学科“五课、两操、两活动”,深化小学兴趣化体育试点校工作。继续开设“网球、武术、游泳、跆拳道、跑步、围棋”课程。组建各位运动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及普陀区校园网球联盟单位以及普陀区跆拳道理事单位建设,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回民小学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5.31 1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