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政教处将结合当前的学校实际,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以《普陀区学校德育工作要点》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坚持“立德树人”育德理念,以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责任教育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抓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方教育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德育主题
健全人格、担当责任,我做德尚好少年!
三、工作思路
以‘行规要求’、‘行规检评’为抓手,落实学生日常行规建设;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人生信仰和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担当;以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为突破,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学生修德途径;以德育队伍建设为依托,提升班主任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班级能力,注重家校互动,丰富德育队伍,促进我校德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四、具体工作
(一)常规工作
1、强化日常行规养成
1)开学初,各班利用班会、队会、午会时间,认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光新学校一日常规》、《光新学生六个文明学习好习惯》,讨论和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并张贴在教室的显要位置,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争创文明班级”活动。
2)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中,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安全教育、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教育和引导等。
3)政教处、团队,每月定一行规教育主题,每周定一小目标,利用升旗仪式、集体午会、校会、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对学生加强行规教育宣传及抽查情况反馈,促使、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组建行规示范员队伍,加强示范引领及督促作用。
4)进一步强化年段的管理功能。各年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由年级组长经常检查、促进各班级常规管理,加强研讨,团结协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同时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活动,落实年段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指导,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5)建立激励制度,开展“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每月评比一次,从学生常规(进校、礼仪、上课、课间、两操、用餐、离校)、班集体建设方面全面测评,优秀班集体将授予流动红旗,学期末将综合评比出行规示范班。以调动各班在评比中、活动中开展常规教育,提高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继续做好德育骨干队伍培训工作,开展班主任实务研训活动。
2)坚持两周一次地班主任、年级组长例会制度。
3)年级组教研活动。
4)提升班主任队伍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班级水平。
5)继续做好班主任绩效考核工作, 坚持注重过程,优化工作原则,健全有效的考核、评比和激励机制。
6)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围。
7)做好家校互动,争取家长力量。
3、注重安全、法制教育
1)对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等。充分利用校广播、多媒体、橱窗、发挥学校德育网络、德育队伍及社会资源作用,加大法制安全宣传。
2)学习交通、用水、用电、煤气、饮食等各方面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各种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的自防、自护、自救能力。
3)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逃生疏散演练,切实增强中小学生识险避险、自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4)日常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有关法规,不进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等不适合青少年学生进入的场所;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确保未成年人在校内外健康成长。
5)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工作。积极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6)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或参观禁毒教育馆等多种形式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1)利用校会课在全校开设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拓展渠道,开展好光新学校第二届心理节活动。
2)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3)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4)通过培训、论坛等方式提高班主任心理指导水平,进行班主任心理教育展示班会课评比,引导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力度,为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5)积极准备上海市心理达标校评评估工作,做好人员合理分工,材料精心准备,充分展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重点工作:
1、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实施文化育人,突出以文化自信、爱国情怀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重点。
1)利用校班会课、课外活动等时间向学生灌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大力营造人人想学,个个参与的热烈氛围。
2)在国庆、中秋、重阳、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充分挖掘宣传节日内涵,引导学生诵经典、品经典、忆经典,增强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围绕传承传统文化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4)开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群,不断丰富完善已有的书法课、淮剧课、腰鼓课、剪纸课,通过他们的成功案例去研发更多的校本课程,以更好的发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资源。
2、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重视人生信仰、公民素养,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确在实践层面。要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我们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融理论于活动,坚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各项活动。
3、初步完成我校学生九年一贯制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
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立和完善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有关标准,根据标准调整课程教材,构建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