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科研工作总结
当前,我校正处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科研室的工作正是为了提升学校教育创新能力,激发教育改革的活力,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现把一学年来本人的岗位任职情况和思考向大家作简单的汇报,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学习是教师不被淘汰的法宝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处界环境、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逃汰,才能更好地和学生、和外界进行交流。
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信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各项工作也以教科研项目为统领,并且校长带头学习最新教育理念和动态,为学校教师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2014学年第一学期,在区“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实验”第九次推进会上,我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同水平归纳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木知木觉”,并分享了暑假参加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在网易云课堂上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学习的体会。上学期,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你如何做MOOC”的网络课程,同样以优秀学员身份毕业。
学校其他中层干部在科研室的安排下,中心组学习用两个学期分别完成了《21世纪技能——为我们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两本书的学习。学习内容也将与学校教师进行分享。
此外,科研室还带头学习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如我们开通了光新学校教育科研微信公众号,让它作为一个展示学校的平台。为了申请市《科技人文创新实验室建设及其课程开发》项目,我主动学习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创客内容,并走访上海创客教育基地,亲自动手实践体验。
二、课题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抓手
“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学生,那么我们剥夺的是孩子的未来”。带着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努力思考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适合光新学生的。而各级各类的课题和项目,正是我们进行实践改革的抓手。
老师们熟悉的全国“十二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环境下的智慧地教与学的实践研究》、上海市德尚课题《〈与鲁迅相约〉校本德育课程包研发与使用的实践研究》、区级一般课题《运用语感阅读法促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均已结题。
上学期结束时,乔卫敏、我、王萌三位老师在普陀区教育学院完成了典范英语的结题汇报。
本学期,我校有三项课题申报了普陀区第十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5月19日,互动反馈课题在洛川学校举行结题会议。我校陈雅佳老师得到互动反馈技术和三星平板进行了英语学科的展示,为我校课题研究的结论作了很好的案例展示,获得了大会的好评,引发了不少专家的兴趣。
科研室在结题之前协助朱雯校长编辑了结题研究成果专辑——《互动反馈“按”出教学新视界》一书,也编辑了学校的成果专辑——《智慧地教 聪明地学》。袁校长在后记中写道:从学习新技术开始我们的成长,老师们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感悟新理念;在实践中运用新技术;在研究中收获进步。
从刚搬到石泉路,我们开始互动反馈的课题研究,到今天经历了近五年的时间,在全校老师的敬业、学习、研究、追求专业成长的前提下,我们完成了课题研究,并得到了专家、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尽管课题结题了,但我们的研究却远没有止步。
此外,我还申报了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初中化学学习评价研究》。
课题研究在成就一批教师的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益。学校教研组课题(6项)、校级个人课题(10项)课题将在下周布置结题工作,并在下学期初完成结题。
学校的教科研已经走出普陀,面向全市乃至全国。来学校参观访问的外地代表团也日益增多。这些均离不开领导把握方向和教师踏实研究。
三、科研促教学是我的成长路径
学习和研究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每位教师的成长路径不同,有的是在教学方面,有的是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的是在特色项目上,而我则是以科研促进教学。
我将课题的研究方法迁移到研究教学和研究学生上,提高了教学效益。我在过去一年中用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九年级开展了大量细致具体的教研工作,帮助学生有机地梳理并建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还经常采用“学案导学”、微视频等教学手段,力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校一直跻身于全区为数不多的化学合格率100%学校,化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教育科研和信息化手段协助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从电子白板、一体屏到互动反馈技术的运用,从微视频制作到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法,每一个项目都身先士卒,给学校教师作了很好的示范引领。还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与老师们分享,解决了老师们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和教学设计上的疑惑,使其他老师也能通过课题展示提高研究能力,开拓视野,转换思路,提升专业发展。
四、后续思考
1、科研室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我觉得科研室应该是学校发展的规划室。教导处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与正常,而科研室则应把目光朝向明天,研究学校明天的发展之路。
科研室应该是学校决策的参谋部。学校要施行某项改革,科研室要参与实践、分析和论证,以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
其他部门的工作日趋常规化,积累了大量的可借鉴经验,而科研室的工作没有旧例可循,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如何做出我校的风格,如何将科研工作条理化、模块化、程序化、可操作性化是我后续要进一步思考的。
2、科研工作的评价方式
由于教科研评价方面极为混沌,导致教师在研究范式上无所适从。通常评价针对论文,而不是过程性的课题。一些论文只要形式上获奖或发表,就可以充作成果,这使得一些老师不愿把精力放在过程管理严格的课题研究上。
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相对可操作,而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其评价是需要好好设计的。
3、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所以有必要逐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学生的成长需要。
将研究能力的构成初步分为:学习(阅读)力、思维力、写作力。在后续的工作中,要设计相关内容来帮助老师们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
学,然后知不足;做,然后知困。科研室的工作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我要在今后更好地为老师们服务,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使我们一起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