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路第二幼儿园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大班教研计划
大渡河路第二幼儿园 2013.10.18 ?次阅读

大班级组教研计划

2013.9~~2014.1
一、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分部大班一共有两个班级,其中大四班是今年新招收进园的新大班。每个班级均有两位在编的教师和一位保育员,其中幼儿园一级教师三位,二级教师一位(今年刚刚进编),教师平均年龄39岁,是一支相对较成熟的级组。
(二)、师资队伍分析
优势:
我们大班级组有三位教师都属于成熟型教师,在业务上都有着较丰富的专业经验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徐老师虽然是刚刚进编的新老师,但在实习期间能认真踏实的做好班级日常工作,同时能虚心向中老年教师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求教。进过实习期间的不断努力,徐老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学中勇于尝试公开教学,设计课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不足:
1、 由于徐老师刚刚怀孕,有可能这学期她自身身体的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正常的进行教研教学秩序,所以我们将按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研实践活动安排。
2、 三位中年教师有实践积累、经验丰富,但在教学设计中较保守,缺乏创新大胆探究的愿望,在专业化的发展上似乎也出现了瓶颈期,如何突破自我与时俱进是需要通过教研的平台来改变现状。而青年教师特别是新进编的,在教学中会出现急于求成,以“我”老师教为主的态度,忽视了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故在教学过程中可看到教师高控制下的教学,给予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较少。同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导致现场调控的随机性和灵活性缺乏,需要更多的磨练。
(三)、教研现状分析
上学期我教研研讨的重点是根据中班幼儿特点及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提问,并尝试预设回应,高效达成活动目标,从而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研讨的重点,我们主要以教学实践为研讨阵地,并采用较多样的教研形式,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的教育资源来开展教研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课的观摩和相应的理论学习,我们教师在提问设计的有效性和回应上有了些许的经验:
1、教师进一步认知和熟悉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
2、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一次性问很多的问题,可以在一个大问题辅助一些相应的小问题。
3、面对幼儿回答不出或从众的生成问题,教师可采用引导拓展性的提问来有效回应。
存在问题:
1、通过上学期的教研实践和理论学习活动后,教师基本都能了解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能分析中班教材、根据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有效的提问,那本学期我们继续跟着大教研一起学习研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因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幼儿在情景化的教学场景中主动地学习,充分与材料情境互动中来获取认知经验。
2、上学期级组老师都将学习重点放在了集体教学活动中去,而忽略的集体教学活动后的延伸活动——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然而我们教师为幼儿投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会发现共性的规律:游戏材料投放初期,门庭若市,过段时间,无人问津。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许多教师手足无措,她们要么重新投放新材料,要么任其发展,不闻不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级组这学期在个别化学习的材料投放要进行研讨和学习。
二、 教研目标
1、根据幼儿特点及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开展“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的能力。
三、 措施
(一)理论学习:
(1)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教研模式,围绕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系列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通过自学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在级组中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和交流,如《课程指南解读》、《谈个别化学习在开放教育中的重要性》等。
(二)实践研究
(1)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两个班级相互观摩实践联动形式展一课二研的实践研讨。
(2)以实践研究、级组展示、总分园观摩交流等形式开展研讨,探讨大班年龄阶段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策略,并积累相关的案例和材料。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大渡河路第二幼儿园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6.06 10: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