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园师资队伍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有老教师退休,有新教师转正,也有外园的骨干教师加入我们的队伍,进一步充实了我们的师资力量。在师资结构方面,我们大多数是积累了10-20年教育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1人,占57.9%,一级教师6人,占36.8%,新教师一名,占5.2%。中青年教师是教育的中间力量,拥有那么多中青年教师是我园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要以教研为中心,以实践为舞台,凝聚这些力量,发挥这些力量,使我园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真正办好长征人民满意的教育。
成为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们全体教师继续保持着认真态度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在教研质量方面有了提高。上学期,在对活动目标研究的同时我们发现,目标与环节设计有脱节现象,活动环节拖沓、繁杂,不能紧扣目标,目标也不能在各环节中充分体现。因此,大教研就将“如何设计好活动各环节,为目标服务”作为重点内容,并展开积极的研究和实践,增强预设活动的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让集体活动的价值最大化得到体现。
在确立了研究重点后,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并以“三阶段两反思”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使更多教师收获良多。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教师们有了许多感悟:有的老师认为,教学活动设计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活动环节更好地为目标服务;有的老师感悟到,在活动设计前要“三问”自己——1、本活动适宜采用哪些学习策略、环节?2、为何选择哪种学习策略、环节?3、准备在何时运用,怎样运用?力求使每一环节体现有效性;有的老师认为环节设计要有“弹性”,教师不能控制得太死,要让孩子有生成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有的老师则认为,关注细节问题也很重要,细节的设计会让活动更出彩;还有的老师提炼出了小班活动环节设计要注意“情景性”“趣味性”以及“愉悦性”的特点……虽然各自的感悟各有不同,但这真正体现了教研的有效性,也真正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教学提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提问的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能力特点把握还不够准确,不能留给孩子更多思考的余地等。通过二期课改的一系列学习和研究,虽然,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填充式的提问少了许多,但偶尔还有一些教师自身的习惯用语常会在不经意间流露。怎样使预设的提问有针对性、有层次性,面对孩子生成的问题怎样提出有效的追问,是本学期我们要重点研究和学习的。
“在民间手工艺活动中开发3-6岁幼儿多元智能的研究”,在我园一直进行着,怎样创设有利于开发幼儿多元智能、富有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选编、开发渗透多元智能的民间手工艺活动教材,在民间手工艺活动中开发幼儿优势智能,并促进其弱势智能发展,是本学期将深入研究的。
二、工作目标:
1、学习、研究预设集体活动中的提问方法,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
2、创设有利于开发幼儿多元智能、富有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选编、开发渗透多元智能的民间手工艺活动教材。
三、具体措施
1.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究与“预设集体活动中有效提问”相关的文章、书籍和案例。
2. 实践观摩:*继续以“三阶段两反思”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 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提高教师预设提问的有效性。
* 以“现场模拟课堂”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关注教育细节的能力。
3.专题论坛:经验齐分享——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
4.专家讲座:通过讲座、咨询进一步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
5.网络教研:收集各种相关的论文和经验总结,通过自学、心得交流等形式在网上进行网络大讨论。
6.外出学习:学习姐妹园优秀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进一步充实教师的自身素养。
7.经验积累: 继续开展专题案例的记录与交流,期末形成案例集。
8.教研组建设:以互助团作为教研组长成长的阵地,为教研组长搭建交流、学习、
展示的舞台,帮助教研组长更快成长,带动、提升各小教研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