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工作项目、提升工作效率
——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
教导处 沈军
以新三年规划为引领,将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纲要,将“凝神聚力抓质量”为工作目标,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和情趣的教学为目标,继续将项目实施推进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课堂情趣教学的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和新颖多样的校本教研等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优化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对照教导处计划实施情况,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工作实施情况
1、主题式课例研修
自然学科组倡导备课凸显“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前概念)、上课提高“实验效能”、对学生的评价关注“主题整体性设计”。继续深化团体互动项目的创建。
本学期自然学科组通过重要项目的建设,以专项式集体备课、主题式行动研究等载体,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我们自然科学的特点,每个年级都有相同的内容,但是各年级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相同的,是随着年级呈螺旋式上升的。这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都会有统一要求,达到共识。避免了二年级的老师把三年级的内容上完了。如一年级有讲动植物的内容、二年级、三年级的课也有。我们就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上课的形式方法,既体现整体性,又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体现每个教师的不同特质,优势,在集体备课之前,教师个体必须通览教材,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拿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设定具体某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流程。各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各抒已见,从中学了不少教学经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轻个体无谓的劳动强度,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寻找到每个人的增长点。
最后借助校教学展示这个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共同寻找不足,通过这样主题式课例研修,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自然学科主题设计的意义在于正确把握科学概念和内涵之间的相互联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精心设计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种植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本学期继续将种植社团与校探究课程相结合,利用自然老师的专业知识对学校的探究课程进行系统、专业的指导,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大家的合作与互助更合适。设立了校级研究项目——《“种植园”校本探究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概括的讲是将针对五个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种植探究指导与活动,并通过活动评价单,记录下活动的全过程,体验种植探究的乐趣,并借助探究课和社团加以落实。
在本学期的科技节活动中,我们又和校本探究有机结合,每位教研组教师都纷纷出谋划策,组织开展了丰富的《绿色镜头,乐活生活》为主题的科技活动:一年级开展了我与五谷交朋友;二年级的“乐活小蔬菜”种植;三年级的小麦播种启动仪式;四年级与五年级分别对“海岸”与“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两大主题做了调查报告
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学期根据教导处期初所制定《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要求,陈春香老师在《解决问题》这节课上进行了尝试。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主要设计这样的两个学习目标:1、 会用摘录条件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2、 会结合摘录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完成这两个预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陈春香老师比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1)让学生有自主体验的机会。针对第一个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摘录题目中的条件,学生出现了各种情况,通过板演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其他伙伴的摘录方法,然后我对学生的摘录的情况进行点评,并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情况的优缺点。学生们通过比较后我向他们介绍今天我们要学的表格式的摘录方法,让学生初次体验到这种发方法的优越性。如果课一开始我就出现这张表格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其优势在哪里,但学生体会到的仅仅是老师告诉他的好处,而不能通过辨析体会到表格的实用性。
(2)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设计学生使用的练习时,我在每道题中都将解题的5个环节出示个学生,通过指导-自主尝试-总结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受到摘录条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再次让学生体会到摘录条件的好处是什么。
(3)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在练习的设计中,我加强了变式练习和辨析练习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些定势,这时老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容易混淆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对错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进一步掌握所学的新知。
同时借助校教学展示这一平台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区教研员肯定,并在校教学展示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借助区教研活动这一平台,上了一节有关《解决问题》的复习课,使学生对如何借助导学稿解决问题有了进一步提高。
附:教师所设计导学稿:
《解决问题》导学稿 班级( ) 姓名( )
(一) 课前学习
工程队修一条长为84千米的公路,28天修完,平均每天修3千米。
要求:1、说说这些数量的名称。
2、填数量关系式:工作量=( )×( )
工作效率=( )÷( )
工作时间=( )÷( )
(二)学习新知
1、工程队修一条长为84千米的公路,原计划28天完成,实际21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千米?
要求:1、默读题目,找到条件和问题。
2、审题,摘录条件:
3、根据摘录的条件复述题意。
4、分析数量关系。
5、列式:
答: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 千米。
2、小丁丁和小胖每人各打一篇3000字的文章。小丁丁每分钟能打75个字,小胖每分钟能打60个字,照这样计算,小丁丁比小胖提前几分钟完成这项工作?
要求:1、默读题目,找到条件和问题。
2、审题,摘录条件:
工作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小丁丁
小胖
3、根据摘录的条件复述题意。
4、分析数量关系。
5、列式:
答:小丁丁比小胖提前 分钟完成这项工作。
3、小胖看一本故事书,原计划每天看12页,6天看完,实际推迟了2天看完,实际平均每天看书多少页?
要求:1、默读题目,找到条件和问题。
2、审题,摘录条件:
工作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计划
实际
3、根据摘录的条件复述题意。
4、分析数量关系。
5、列式:
答:实际平均每天看书 页。
4、汽车厂计划每月生产轿车1300辆,实际10个月就完成了计划全年的产量,实际每月增产多少辆轿车?
要求:1、默读题目,找到条件和问题。
2、审题,摘录条件:
工作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计划
实际
3、根据摘录的条件复述题意。
4、分析数量关系。
5、列式:
答:实际每月比计划多生产 辆轿车。
(三)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4、学生探究型作业设计的研究
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继续加强重要项目的建设,以学生实验探究型作业的设计为切入口,探索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使情智和谐发展。
数学学科探究作业设计和学科活动有机整合,学科活动主题为“探究数学奥秘,享受数学快乐,我是探究小能手”
首先:校园内张贴数学学科活动有关宣传海报,利用海报对学生进行数学周有关内容宣传
探究活动安排:
年级 内容 要求
一年级 设计购物方案 巧用人民币(20元)去超市购物合理、健康、数量
二年级 设计家庭活动 利用时间巧妙合理安排五一长假中一天活动
三年级 设计家庭生活预算 统计家庭一个月收支情况,并估成一个整百、整千数
四年级 设计节电方案 1、利用折线统计图调查家庭用电情况
2、设计节约用电方案
五年级 设计家庭装潢预算 1、 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计算贴墙纸
2、 设计贴墙纸最佳预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特色数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探究活动发掘了一批吉尼斯奖牌获得者和数学探究小能手。
在数学学科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人人参与,各项活动全方位蓬勃开展,通过以上一系列数学探究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科活动生活化,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
5、数学练习分层再设计的研究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本学期,数学教师以两人为一设计小组,在原有数学练习的基础上对每个年级的练习进行改进和再设计,首先将一个单元知识,从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练习四方面进行梳理;其次根据所梳理的单元计划,设计每一节课相配的练习题,包含基础练习和选择练习两部分。在设计时做到:一是基础性练习,这部分练习重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能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二是选择性练习,这部分练习能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校本练习再设计,使老师们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更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也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本学期任教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校本练习设计的基础上,在分管五年级数学的陈校长指导之下,为了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光靠一本薄薄的练习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于是五年级又设计了天天练,使学生的回家作业中既有让学生对当天的知识或最近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也有综合题,让学生想一想,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使练习更有针对性,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循序渐进,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提高。
通过本次数学学科练习进行分层再设计活动,迈出可喜一步,教师以年级团队互动的形式,结合日常教学和现有的校本练习进行设计,教师感觉收获不错,特别对教材有了再认识,对日常练习运用有一定帮助,但关键如何继续落实下去,将各年级练习进行全面的再设计,这个工程是巨大的,并且要结合日常教学去不断完善,同时要借助一定专家的指导以提高科学性和专业性。
附:二年级所设计练习
单元名称:几何小实践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从图中找出角与直角。
2、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通过搭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的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会画出给定边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直角,体会直角的特征。
2、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学生探究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单元重点、难点和关键:
1、初步感知角和直角的特点。会用工具来验证生活中的直角。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异同比较。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练习
1 角与直角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等正确地判断直角。 书:P65、66
册:P43、44
2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1.通过观察和触摸,知道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长短相等的棱。
2.认识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书:P68
册:P45、46
3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1.通过比较,知道长方体也有8个顶点,但12条棱长短不一。
2.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书:P69、70
册:P45、46
4 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1.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异同比较。 书:P71、72
册:P47、48
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基础练习
1、口算。
6×3+3= 9+5×4= 72÷8-2= 10-36÷6=
7×4+7= 8+9×8= 49÷7-5= 9-15÷5=
8×2+8= 7+8×5= 54÷6-4= 11-18÷2=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高
宽
长
3、说说长方体上的面。
(1) (2)
提高练习
1、口算。
4×9+4= 6+3×7= 21÷3-3= 12-45÷9=
3×5+10= 12+6×3= 40÷4-5= 13-0÷8=
7×3+7= 20+8×9= 18÷2-8= 9-9÷1=
2、在硬纸壳上先画下图,再做成一个正方体。
3、长方体也有8个( ),12条( )和6个( )。
4、长方体的4条长,4条宽,4条高的长度分别( )。
5、长方体上一定有( )形,有些长方体上也有2个( )形。
6、(1) (2)
这个长方体的面上有 这个长方体的面上有( )个A,( )个B
( )个A,( )个B,
( )个C。
7、根据“每小时做的个数×做几小时=做的总数”,“做的总数÷每小时做的个数=做几小时”,“做的总数÷做几小时=每小时做的个数”,列式计算。
(1)一个工人每小时做5只玩具,8小时共做多少只玩具?
答:8小时共做( )只玩具。
(2)一个工人每小时做5只玩具,做30只玩具要几小时?
答:做30只玩具要( )小时。
(3)一个工人做了35只玩具,每小时做5只,要做几小时?
答:要做( )小时。
二、下学期思考
1、要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尤其是提高教导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为校数字化平台的试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2、继续扎实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练习的分层再设计、探究性作业、学案研究、主题式的教学研究);并通过行动研究、教学展示平台等加以落实。
3、在工作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在科技特色工作方面争取有所突破,将农业实践基地建设形成品牌,为创建区科技示范校努力,提升学校科技影响力。
4、加强日常活动的积累,不但做好活动资料积累,而且要将活动中所形成的规律性内容加以整理归纳,最终形成一定方法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