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优势
1、 教导处人员众多、分工明确、较能体现各自特点
2、 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和学科有一定管理和指导能力
3、 各成员之间分工不分家,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师人员众多,教学能手和特色教师相对较多,形成了一定梯队
W劣势
1、 教导处各成员之间管理和指导能力发展不均衡
2、 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优势学科引领作用不强
3、 学科之间教师发展不均衡,学科带头人不显住
O机会
1、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将学校布局做了进一步调整,同时也相应扩充了一些功能性区域,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本学期是规划实施的第二个起始年第二学期,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强化“由规划分解计划,按计划开展工作,对照计划看成效,达成目标谋发展”的意识,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导处工作的有序推进
3、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保证
T威胁
1、长征社区范围优质教育共同体的联盟建设,对质量的提升的要求和时间越来越紧迫。
2、随着新进教师不断增加,对教学基础建设冲击大,需要不断的去加以完善,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量。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三年规划为引领,将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纲要,关注校园文化打造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关注特色创建和多样化的发展,将“凝神聚力抓质量,争先创优树品牌”为工作目标,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和情趣的教学为目标,继续将项目实施推进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课堂情趣教学的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和新颖多样的校本教研等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优化完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绿色指标)和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重点项目的目标与措施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和完善符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长征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以课程实施方案来引领学校三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适度开发,整合校内外资源,突显学校特色,科学安排校三类课程,提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和执行力,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基础型课程
A、依据《长征中心小学学校课程方案》修订完善新一轮《学校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指导各学科建设,确立主攻方向,同时提高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通过学习、理解、细化学科课程标准、内容,在理清各学科的教学源头,把准教学起点的基础上,提高各层面教学人员制定适切教学目标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能体现一种情趣,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师的素养,最终使师生共同循序渐进。
B、通过做强重点项目(语文学科建设和儿童阅读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的同时更突显语文学科在情趣教学研究的强势地位及在学科优势形成鲜明的特色,并将发展的经验辐射到其它教师和其它学科齐头并进,全面带动其它学科在情趣教学的研究。
C、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基本环节的指导和管理,结合学科特点,注意学生学习方法、能力、习惯的规范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并探索提炼学生学习习惯及兴趣养成的要求和方法,逐步形成具有长征中心小学特色的螺旋形的学生学习素养和培养方法体系,逐步完善制定出低中年级学生学习素养培养目标和方法。
D、(1)本学期进一步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反思、小结和提炼上学期数学学科研究的方法,本学期将研究学科扩大到中、高年级语文和数学学科。
(2)学科中尝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尝试构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实施步骤、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使得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以设计“导学活动单”为抓手,通过以行动研究模式加以落实深化,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拓展型课程建设
A、修订和完善新一轮《长征中心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完善符合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拓展型课程体系。
B、继续开发和完善与学科延伸有关的拓展型课程。如《儿童文学绘本阅读》、《中华经典诵读》、《七巧板》、《英国故事包》等。
C、继续开发和完善与社团活动、德育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拓展型课程。如《创艺坊》、《金孔雀》、《喜庆中国》、《种植》等。
D、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创设服务于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发展的课程群。设计受学生欢迎的校本教材系列(3个)。如:《创艺坊》——《虎头鞋》、《中华经典诵读》、《喜庆中国》、《种植》等。
E、合理运用家长志愿者力量,丰富拓展型课程内容(摄影、围棋、小当家等),加强拓展型课程指导力。
3、探究型课程
A、修订和完善新一轮《学校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B、继续完善和提升校探究型课程的内容,将校本内容和《探究型课程学习包》有机整合。
一 —五年级继续实施走班教学的方式,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参与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掌握探究技能。自主项目设计以“七彩乐园”为载体,充分利用我校“农科院种植园”“阳光暖房”和“百鸟园”等实践基地,将学科活动、少先队活动有机整合,开展传承长征农耕文化为特色的探究型活动,积极为创建“种子学校”做好准备。
C、启动《我尼长征人》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一步完善已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校校本特色课程《中国文化箱》,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D、认真实施区创新实验项目《“创智坊”学生成长的乐土》——学校实践课程开发与研究,做好创新实验坊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E、在语文、数学、科常学科探究性长作业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在综合学科尝试设计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究性长作业。
4、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各类课程实施方案
组长:单莹莹 副组长:陈明蕾、奚全
组员:沈军、范红娣、戚永旻、陆娟娟、臧小冬、王恺晴
(二)教学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绿色指标),深刻领会该评价体系(十个“绿色评价”指标)的内涵,努力实现基于教育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评价,提升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通过重要项目的建设,强化日常检查,强化数据分析和强化及时反馈,借助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带动教学环节的全面提升,最终提高质量。
1、细化教学流程,强化教学流程中精细管理
继续落实和强化教学流程中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管理,常规要求见(附件)
A、备课方面:
(1)固化“学情分析”,各学科继续以单元式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纬度、技能纬度和素质维度进行分析,并和质量监控有效结合,通过数据采集和表格形式加以汇总;同时加强教材的分析,理清教材的来龙去脉,明确教学的重难点。
(2)细化教学目标编,在切实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根有据的确定目标,三维整合、分解细化叙写目标,把目标的编制和教学过程的展开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情趣教学”的目标指向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特征。
(3)强化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从课内时间管理、导学和解惑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继续以英语学科为试点,依托区教育学院资源,开展深度备课实践研究及《小学英语文本再构提升教师PCK的实践研究》。
(4)为了更好的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继续在数学学科中高年级开展学案设计的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课堂实践。
B、上课方面
(1)认真实施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校本学科教学基本环节,在语数英等学科加以完善和提高的基础上,拓展到综合学科,逐步形成学科特色
(2)在前几轮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更关注课内时间管理、导学和解惑策略,通过行政听课、教师自我课后反思、学生满意度问卷等形式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动态管理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竞争、合作和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C、作业方面
(1)严格执行减负要求,控制学生作业量,要在综合平衡后布置课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以内完成)
(2)在上学期“以身为范,下水作业”基础上,继续开展尝试课后作业“讲义”化研究。本学期针对学科作业布置作出相应的尝试要求,努力做到作业设计科学合理。一是注重作业与课程设置的配套性,严禁使用现成的教辅用书作为学生课后作业,备课组应组织教师自编、精编校本化作业,做到课后作业“讲义”化,重在突出精练高效,举一反三;二是注重作业与课时分配的匹配度,由教导处、年级组统一,严格控制各学科每天的作业量,同时经常性的进行学生民意调查,随时掌握作业布置量,从而从源头上确保了各学科作业量与课时分配的合理匹配度;三是注重作业与学生基础的分层化,继续完善在语数学学科作业布置的试点,兼顾各层面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通过增、减、分的形式修订第一学期的校本练习册,从而保证学生人人有“时”做,人人有“事”做,兼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共同发展(分成基础练习和选择练习),体现作业精选性。
2、以绿色指标为指引,完善评价体系,形成多元评价
(1)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绿色指标),主要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提升教师质量观。
(2)本学期继续制定完善语文、英语学科切实可行的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逐步推广到全部学科。
(3)教学评价更科学,体现形式多样化、内容趣味化,评价科学化
学科
监控内容
监控方式
语文
基础、阅读
口试、书面、活动作文、学科活动、比赛
数学
计算和应用题
口试、书面、学科活动、比赛
英语
单词、改变句子、填空
口试、书面、学科活动、比赛
综合
技能内容
口试、书面、操作、学科活动、比赛
(4)严格执行校质量监控制度,优化监控流程和质量监控考核指标,继续实施四级质量分析制,本学期结合校数字教学平台完善对质量监控全过程的管理,使监控更加科学合理。
3、固化布置、检查和反馈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借助校数字教学平台,从工作布置、工作检查和工作反馈,进行全动态管理,同时继续实施分学科采用一人一表式检查和反馈。
学科
检查方式
项目
时间
反馈
语文
一人一表式
数字式反馈
备课
每月5日
一月一次
数学
上课
随机听课
及时反馈
英语
作业
每月15日
一月一次
综合学科
辅导
每月25日
一月一次
评价
月末
一月一次
4、优化教研组建设,以活动促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继续完善教研组团体互动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教学领衔作用,以围绕各学科主要工作项目开展活动,以学校行动研究这一特有形式加以落实。
(2)同时本学期教研组内的行动研究中更突显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教学内容,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案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反思等环节,通过搭建专家全程、教师全员的展示交流平台,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继续实行周二校教研活动,同时提高活动内涵,在“集体备课”等形式的基础上,借助家校合作这个平台,拓宽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以促进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4)充分利用区校网络资源和校教学平台建设,与名家名师“零”距离的接触,广泛进行名师课例研修和解读,学习名家名师的优秀案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各学科工作重点项目要求(详见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三)其它工作
1、 做好教学辅助工作,运用先进的排课软件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调整课表,使日常课程的调度做到更科学规范细致;严格按照校考务细则规范地做好考务工作。
2、 认真规范的做好转学、新生招生和随班就读(对两位肢残学生建立爱心教育档案)等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的电子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生信息做到一人一表,及时更新保障联系畅通。
3、 认真落实专用室的管理工作,并安排专人管理和做好相关使用记录,确保使用率100%。
4、 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做好教学书、参考书、教学光盘、听课笔记等教学资料的发放与回收工作。
5、 积极做好校档案工作,提高教学管理规范性,教导处将严格按照教学管理流程的相关要求,及时将教学资料归档,做到月月清,完善提升校教学资源库。
6、 保持全国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成果并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宣传和实施语言文字法,坚持持证上岗,坚持使用规范语言进行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并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继续推进“口语交际”试点工作。
7、图书馆认真扎实做好常规建设工作,积极配合学校语文学科优先建设需求及科研实施,提供课程及培训等相应资源,并逐步建立专项资源索引。认真参加各级各类相关工作活动。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