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传染病易感梁场所,而且一年四季都有各类传染病发生的可能。为确保学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各类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传染病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范围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部门负责人组成。
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制定本校预防传染病工作预案;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预防传染病措施;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晨检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有异常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学生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区教育局及卫生等有关部门汇报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生情况。
病例发生时,应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的部署,启动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二)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1、医疗防治组
2、思想政治工作组
3、后勤保障组
4、机动工作组
5、综合办公室
预防传染病办公室电话:52763833 传真:52760022*1600
(三)预防传染病工作职能组室基本职责:
1、医疗防治组:加强与区疾控中心的联系,做好日常防范工作基本情况的预控。制订预防及被隔离对象治疗观察方案,储备消毒水、体温表、口罩、护手套等防治用品。
2、思想政治工作组:平时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应急隔离措施后被隔离群体及家属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主体的预备队伍,开展被隔离群体的思想稳定与隔离群体相关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3、后勤保障组:做好各类传染病应急所需的物资保障工作。
4、机动工作组:做好应急预案实施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组建纠察队伍协助公安部门实施隔离方案,指导被隔离群体进行生活与观察治疗。
5、综合办公室:做好应急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各项信息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工作,协调各组及部门落实预案措施,督办预案落实情况。
三、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各类传染病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二) 预防措施
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学校,校内房屋不对外出租。
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育、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区教育局和区疾控中心,并主动协助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分析。
定期派卫生老师或指定人员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测排查。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三) 督导检查
为认真落实对预防传染病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学校要坚持进行每天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应急措施
(一)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学校停止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进行相应调整。学校也不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大型教学教研活动。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暂停成人教育和业余培训班教学活动。
(二)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要按照相关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对传染病病人活动过的场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全面消毒。
(三)建立考勤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
(四)加强宣传舆论导向,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需求。
五、应急反应
(一)根据区卫生部门公布的传染病预警级别,学校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
(二)一旦疫情发生,学校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开展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