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杨中学附属学校

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RSS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实践与思考
曹杨中学附属学校 2008.05.04 ?次阅读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实践与思考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实践与思考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建德学校 体育教研组——张建华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材必须是复合型人材,要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会合作,会生活,会劳动,会健体,会审美。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如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突破传统,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时俱进,这是目前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需思考的,也是本人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反思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下是我个人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思考,以求和同仁一起探讨。
关健词:兴趣,激发,关注,主动,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目前体育学科在教育改革中,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没有摆脱一些传统的束缚,教学手段模式化而缺少多样化,过分的强调集体、规格和统一,忽视对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统一与个性的关系,即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愉悦中能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通过 “思”“议”“练”等途径,去享受运动的快乐,实现“学中有乐,乐中促学”的良性循环。
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体验与思考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之根本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求知的过程在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注重技能的传授,强调的是统一整齐,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一个人在被动消极的情绪中学习,是不可能有快乐的情感体验的,所以也就不可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就会出现“喜欢体育课而不愿意认真上体育课”的怪现象,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质,学生才能主动、自主的学习,才能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积极的求知激情和欲望中,其结果必将带来学生能力提高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的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案例:由于传统教学观念作怪,我在教学环节中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没有较好的突破。如在体育课的热身环节,常常是学生集体绕田径场跑几圈,然后做几节徒手操,偶尔变化一下也是教师安排一个游戏让学生练习几分钟,然后再做几节徒手操,长此以往,每次上课做热身活动的时候,学生就集体地发出一片叹息声,学生的脸上露出痛苦和无奈的表情,有的学生为了逃避热身跑步撒谎说有病了,有的学生上课还故意迟到……,总之,在教学伊始,就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么能更好的进入教材的学习环节呢?同时由于热身活动做的不到位,又存在着安全隐患,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伤害事故。而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我认真的反思,积极的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体育教学的热身活动环节完全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点,自由组合,大家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自主的进行畅想练习,只要能达到热身的目的,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同时,教师循循善诱,注意引导和启发,积极与学生互动,创设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学生因为有了自主权,有了放飞的空间,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前主动的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小组组合,创想出形式灵活多样的,新颖不同的练习内容,有的小组自我创设情景:各种变化路线跑;校园越野跑;自选游戏或创编游戏;还有小组把跑和游戏相结合,跑和唱相结合等等,短短的十分钟热身活动学生欢快活泼,再也看不见学生无奈痛苦的表情了,因为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权利,给予他们自我选择,张扬个性的空间,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达到教学目的,确保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
2,创设情景,开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之关键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这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东西,营造宽松、向上、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准确练习,巩固技能,使他们通过动作练习的成功,体会到掌握动作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终身锻炼受益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方法。
案例:篮球运动是男生非常喜爱的运动,但篮球又是技术动作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由于以前在篮球项目教学中组织形式单一,教法死板不灵活,学习篮球动作只是示范讲解然后按要求练习,反反复复的做一个动作,学生没有积极性,不愿意学习,所以每次篮球课大多数学生只是喜欢进行篮球比赛,或是更喜欢“上课两个球,师生都自由”的教学形式,喜欢自己去打,自己去玩,而没有兴趣去学习动作要领,因此学生在打篮球时,根本就体现不出篮球运动的美感,由于动作粗暴不规范,同学之间经常吵架,同时也很容易受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单一的教师中心已不存在,完全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也同样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录像探究。先让学生观看专业比赛录像片断,讨论比较强弱队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引导学生在技术上多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查找输球的原因。用自己身边的案例激发学生对学习技术动作的兴趣。其次,转变教法,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如在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时,我采用八环法:学生自我尝试——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解疑——学生演示讲解——教师再示范一—掌握与提高——实战体验。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尝试练习,初步感受此动作,改变先示范讲解的教学模式,然后提出问题:传球如何“快、准、稳”(归纳要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交流与互动,而教师在巡视中,精讲解疑,帮助学生排出疑难,鼓励学生做演示并讲解自己对动作的领悟,教师再进行补充和标准示范,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掌握要领,通过练习筑固提高。在教学形式上,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建议学生自愿分层进行教学比赛,体验所学动作在实战中的应用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动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并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由于动作水平提高了,学生在比赛中真正感受到篮球的魅力,享受篮球的快乐。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篮球运动的学习,正如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体育教学只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技能,让学生不断的感受成功、享受成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体育教学才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3、关注后进,差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之要求
“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因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各不相同,素质好的学生往往对体育学习积极、主动、充满激情,而基础差的学生因成绩始终处于落后状态,长久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故对体育学习丧失了信心甚至于怕上体育课,这势必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氛围,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案例:我班上有个同学很喜欢体育课,但个性孤僻,一次武术课的教学,他只是站着看而不去练习,我问:“你不是很喜欢运动吗,怎么不去活动啊”,他说:“我怎么行啊,我不太会,打的又难看,还会给别人笑”。我说:“不会可以学吗,有的同学打得还不如你呢”,学生说:“我不想在同学面前打”(学生苦笑了笑),我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我说给你听,有一头大象从小就让一条不太粗的铁链子给锁住了,经过无数次的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而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而站起来了,但它不再努力了,即使放在背上不再加固,它也不再努力了,这是为什么?”学生说:“因为它小时候几次努力都站不起来,它总认为自己不行,”我说:“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不行,但现在它行不行啊,”学生说:“行”,我说:“那好,你去练习吧,我帮你安排一个小组”,这个学生终于和同学们一起开始活动。对这位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用语言激励,还有意让他在竞技游戏比较强的队中活动,让学生的团队力量来帮他克服恐惧心理、自卑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个学生对体育课充满了兴趣,充满了自信,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它同学上课的激情,很好的活跃着整个教学氛围,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我们应该看到,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学生形成了自我认识与自我现实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肯定”,同时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不恰当的评价和反应,从而导致学生本人对自己失去自信”, “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隔岸观火”,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关注这些体质弱势的群体,适时地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同时他们也是我们教学设计重点关注的群体,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质,使他们充分享受体育课所带给他们的欢愉。
三、结束语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师在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教学实践也证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持之以恒。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的更高认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跃、向上、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学2001.1《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王国林
[2] 中国学校体育2002.1《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陈祥宝
[3] 《心理学》 1994年新世纪出版社
[4] 《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0

 

版权所有 © 2007-202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市曹杨中学附属学校
网站管理 统计
页面缓存:2023.03.24 02:13:19